作者:读书
2019-04-15·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28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吴真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把人带往远方。”狄金森的诗句固然境界开阔,然而一本书的远方,往往比作为阅读者/藏书者的“我们”更为遥远。在一本书长达数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生命历程之中,人类不过是它们的过客。这样的感触,是被东京大学“仁井田文库”的一本朱自清藏书引发的。
这是一本装裱过的《吴歌甲集》,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一九二六年出版,封面有三个模糊的毛笔字:朱自清。仁井田文库大部分的书籍除了原主人—仁井田陞(一九○四至一九六六)的藏书章,并无其他过藏者留下的痕迹,因此“朱自清”三字就显然特别突兀。二○一八年一月,笔者在东京大学意外发现此书,当时匆匆拍了书影,回国之后到处搜索朱自清签名,觉得笔迹相似。五月初,适逢清华大学举办“朱自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展览”,笔者前往比对朱自清手迹。不得了,《吴歌甲集》上这三个字,正是朱自清亲笔签名!
朱自清去世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向无藏书散出的消息。那么,《吴歌甲集》在朱自清与仁井田陞两个过藏者之间,有些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