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4-11·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01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程志敏
圣人广施恩德,有教无类,但总不能饿着肚子工作,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还是要有的,收点“束脩”当然天经地义。就算佛祖智慧圆通,利乐有情,也会索要“人事”,以免后代儿孙没钱使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这虽然是幽默的小说家言,但“经不可轻传”却是至真至切的道理。不过,苏格拉底似乎是个例外,他桃李满街,相从游学者甚众,但即便自己一贫如洗,也绝不收学费,在当时显得十分另类。据苏格拉底自己说,他从来就不是任何人的老师,既不因钱财出卖灵魂,也不必为学生的败坏负责任。
一般人都看得出,苏格拉底刻意与当时名满天下的“智术师”划清界限。至于是否能如他所愿,就很难说了。当年的同胞就没法弄清楚哲学与智术既相似又相异的根本点究竟在哪里,正是这种精微难解的学术问题导致雅典人对他提出了“思想罪”的指控。现代也有不少人驳回苏格拉底的自我辩护,认为他就是智术师。在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看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试图为苏格拉底“洗地”的做法,恰恰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师父师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因而他们对先师先圣的颂扬实际上是对更为伟大开端的压制和背叛。
柄谷行人在《哲学的起源》(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说道,苏格拉底就算没有收费,也不能撇清自己的智术师的身份,因为他教授的东西毫无用处,至少不是当时的公民不可或缺的东西——苏格拉底根本就没有资格收费!面貌丑陋毫无本事的苏格拉底就算“卖春”(177页),也挣不到钱,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不是特殊行当的从业者。与此相比,那些被称为智术师的外国人教授的辩论术是公民参政和打官司所必需的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他们收费属于正当的等价交换。柄谷行人运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找到了理解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思想的钥匙:交换。他的“交换样式”理论试图替代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学说,重新解释世界史的构造,并特别深入到“哲学的起源”中,从而找到了其理论形态下真正的“理想国”。
柄谷行人把交换样式分成四种,交换样式A是“赠与的互酬”,交换样式B是“服从与保护”,交换样式C是“商品交换”,而交换样式D则超越以上三种样式,也就是通过自由而实现的平等,即isonomia,这个词一般译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平权”,柄谷行人把它翻译为“无支配”。在他看来,历史上真正出现过这种“无支配”境界的国家,只有古希腊时期近东小亚细亚地区的伊奥尼亚。换句话说,柄谷行人所找到的“理想国”不是雅典,而是虽比雅典更早却更先进的伊奥尼亚,他知道这可能与进化论的潮流相违背,但他觉得事实就是如此。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