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的父亲为何总那么弱势

电视剧中的父亲为何总那么弱势

作者:驳静

2019-03-20·阅读时长7分钟

19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65个字,产生2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电视剧《虎妈猫爸》剧照(视觉中国供图)

父亲的缺席

我刚开始看《都挺好》的时候,以为它会围绕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展开,她刚刚去世的母亲,以及两位哥哥和他们各自的小家庭,不过是故事背景。这部家庭伦理剧设置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前提,强势的母亲作为当家者去世后,原本很少联系的三个孩子聚到一起,办丧礼的同时,有一个共同目标:解决父亲的养老问题。意外的是,那位懦弱自私,还格外善于挑拨子女们间是非的父亲苏大强,不只成了电视剧的看点,也持续地为剧情提供推力。

姚晨作为女主角,另有一条叙述主线,讲的是作为公司高管的她,如何应对危机,但观众的兴趣显然逐渐被“磨人、作妖”的苏大强吸引。今年60岁的倪大红演技精湛,他为角色设计了好几个固定动作,用来强化他最明显的“逃避”性格。比如,餐桌上吵起来了他就猛低头扒饭,儿女到他房间里跟他沟通,他又猛地一个翻身,留给他们一个蜷缩的后背。他有一系列鲜明的动机,最初是跟大儿子去美国,未遂,而后又以买房子为首要目标。耍脾气,还是展露欢颜,都看儿女们是否满足他的动机。

在他演绎下,苏大强的确是个漠视孩子的父亲,无论他们发生了什么、经济境况如何,他优先考虑的,还是自己过得是否舒坦。最厉害的是,他善于抓住时机在不同孩子面前说另一个的坏话,激化兄妹矛盾,浑水里达到目的。这种完全无视“家和万事兴”的为人父母的态度,和现实生活中还真是不太一样。乍看之下,这跟近几年市面上电视剧里的父母也大有不同。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图为父亲苏大强与女儿苏明玉在医院“对峙”

中国传媒大学的戴清教授研究电视剧多年,她头脑里有一张清晰的电视剧图谱,导演、演员以及剧中角色和剧情,都能迅速在眼前交织成网络。她为本刊列举梳理近10年若干有代表性的电视剧案例:2009年赵宝刚导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讲的是一个家庭里三位表姐妹的青春故事,其中有阻拦钱小样去北京的母亲,也有逼迫李霹雳去留学的母亲,她们与上一代的冲突集中在母亲身上。2011年的《裸婚时代》、2012年的《北京爱情故事》、2013年的《咱们结婚吧》等这些曾经的热播剧中,虽然故事背景各不相同,年轻一代面对的阻碍,多半是母亲,而父亲总在其中扮演笑眯眯的和事佬。

再如《虎妈猫爸》《小别离》这一类将重点放在年轻一代的育儿大计上的电视剧,其中主导者仍然是母亲,而父亲呢,自己多半还是个孩子,有点怕老婆,又听妈妈的话,乐衷于跟孩子打成一片,二人有时还会打个小配合,一致对外,敌人是处处限制他们的老婆/母亲。即便往更早之前追溯,上世纪90年代的《咱爸咱妈》等剧,依然遵循女强男弱的基本规律。换句话说,父亲的角色一直以来存在感都相当微弱。

以上几部电视剧能够佐证戴清的观点,“女性角色在家庭伦理剧中本身就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家庭这个社会单元中,女性话语权一直声音比较大”。

有了这些电视剧做基底,中国观众近20年看到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几乎可以为父亲形象勾勒出一组肖像图。年轻一代女强男弱的小家庭中,女方当然是职业女性,最好是律师或者大企业高层,总之心志坚定且要强,赚得也多。不仅主外,还主内,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抓得很紧。这个家庭里的冲突,多半由孩子教育或男人的中年危机引发。前几年热播的《小别离》和《虎妈猫爸》即是典型例子。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成为父亲

爸爸们的问题与困惑

909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