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宇辉
2019-03-12·阅读时长6分钟
最后一期选苏打绿,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简单纯粹地想听听吴青峰小哥哥的曲子。正好这首曲子也是选自他们的那张《秋:故事》。那还是挺有故事感的。另外就是我们的电台趴都两季了,也是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但清一色都是外国的,好像有点偏颇。也应该把目光转向华语流行乐。
说到苏打绿,我自己最早听,也是最喜欢的一张专辑肯定不是《秋》,说实话他们的《四季》我都不是很感冒。《春》还可以,因为很喜欢《日光》的歌词。《夏》就没啥感觉了,觉得还是有点太轻太薄。不是“轻薄”,是感觉还不够味道,少了一点深刻的感觉。要这么说,《冬:未了》应该是够深刻了,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实验也更为纯粹,推进得更远。甚至在双碟的第二张里面,一开头还像模像样地整了一首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但你听下来呢,又觉得彻底回归录音室的苏打绿不那么讨好了,不那么入耳了,一句话,不那么能够贴近你,安慰你的灵魂。或者说,好像更偏向纯艺术路线的苏打绿慢慢开始不那么“文艺”了。
这么看的话,问题就有点严重了。因为要说华语乐坛真的谁能代表文艺的极致,那我想除了苏打绿还真的没有第二个了。以前大家喜欢把陈绮贞捧为“文艺女神”,但后来听了苏打绿,你就觉得陈绮贞也就是一种调调,文艺,那还差得远呢。这倒不是单纯说处女座的吴青峰毕业于政治大学的中文系,或者说他的词写得有多文艺。确实,他的词写得是真不错,你就说最早打动我的那首《喜欢寂寞》,那种文采确实不是吹的。但人家中文也还是辅修广告和企业管理,那意思可能就是说,文艺是好,但也得有市场效应不是。那这么看起来,这个文艺也还是要打上点折扣的。
这个就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了,就是在流行音乐里面,到底这个文艺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前面我们说的话好像是把艺术和文艺有点对立起来了。我们觉得《冬》这张很艺术,所以不太文艺了,那是不是说,艺术就是应该独立,纯粹,小众,忠于自我,但也忠于缪斯女神。而文艺呢,可能就要反过来说了,就是更倾向于讨好大众,迎合市场,所谓自我,所谓缪斯,可能充其量就只是推销和宣传的种种高超的手段而已。甚至都可以夸张地说一句,文艺应该是就是伪艺术吧。所以为什么最近以来,文艺越来越变成一个有那么一点贬义的词,大概也就是因为它对艺术的追求是不纯粹的,是怀着很多杂念的。康德曾经说过,真正的审美体验应该是“dis-interested”,就是“去-功利化”的,那这么说起来的话,文艺这个东西就显然是带着太过强烈的“功利心”了。
《冬 未了》专辑封面,专辑发行于2015年
其实想想“文艺青年”这个词,很久以来就名声不太好。一说起这个词,反正我就会想到我小时候学校里遍地都是那种。穿着蓝色的中山装,然后戴副宽边黑框眼镜,怀里总是揣着一本诗集,最好是朦胧诗啊,北岛啊,海子啊。但你说他们真的喜欢诗吗,其实还真没有。这个只是当时撩妹的利器。所以说文艺就是伪艺术,因为自现代主义,先锋派以来,大家嘴边经常会挂着那句名言,就是“art for the sake of art”,艺术,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不应该有任何外在的功利企图。
文艺,那就是走了味的艺术了。就拿苏打绿来说,他们最早打动我的就是那首绝对神曲《喜欢寂寞》。真的可能单曲循环48小时。但你回头想想,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喜欢寂寞吗,那么多的巡演,那么多的走穴,忙得不亦乐乎呢。反倒是在《冬》这张专辑里面,没有什么刻意标榜自己多文艺多寂寞的意思,但反而让你觉得,他们现在是真的喜欢寂寞了。他们现在做音乐,可能从骨子里就是想做给自己听。所以要完美,所以叫纯粹。
但其实文艺并不完全是贬义,或者很大程度上它反而是一种很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不是说它的装腔作势,而恰恰说的是它天然就展现出来一种很自然很纯真的“寂寞”,这个是很难得的。你想陈绮贞出道最为人称道的两首曲子,也就是在虾米上面播放量前两位的就是《旅行的意义》和《告诉我》。
你把这两首放在一起,还真是相映成趣。《告诉我》是一种无限的思念和眷恋,所以歌里面反反复复唱到的就是,这个世界是冷漠的,在你怀里才是温暖安全的;这个黑夜是寒冷的,所以只有在思念之中才能继续走下去。所以要不断地呼唤,“告诉我,告诉我,你不是真的离开我”,不要真的离开我。你再听《旅行的意义》,我觉得那就是多少带点调皮的口气在说,你可以离开我,但你无论去哪里浪,最后你还是忘不了我。其实,你的旅行无非就是为你对我的感情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和谎言而已。所以,这两首歌说得真的都是同样一个意思。
但你听苏打绿的《喜欢寂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这里面有一种澄澈,有一种淡然,有一种自在和洒脱。这么比较可能不太恰当,但是每次听这首歌,眼前总是会出现八大的那幅《安晚册》,偌大的画面之上,就只有一条小鱼在那里安闲自在的游啊游。有人觉得八大在这幅画里面所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痛苦和绝望。就是俯仰天地间,真正能够懂他的人寥寥无几,所以你别看这个世界那么大,但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就是那么的孤苦伶仃,那么的是顾影自怜。但其实这可能真的不是八大的真意所在。
八大山人晚年册页杰作《安晚册》,作品共二十二幅,以花鸟、山水、书法为主。正如安晚题名之意,此册意境散淡,取材奇致,墨法高妙。现藏日本泉屋博古馆。
要说孤独,焦虑,个体这些关键词,那就应该去读存在主义。这些在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文本里面是比比皆是的。但八大的这个意境不能这样理解。朱良志老师曾经给出过一个词,用来概括八大的这种体验挺恰当的,那就是“荒寒”。一眼望过去,你会举得“荒”和“寒”还不够冷不够孤独吗?但这种荒不是荒凉的荒,而是洪荒之荒,就是让你体会到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广大,让你敞开自己的心胸,不再拘泥于眼前的患得患失。同样,这个“寒”也不是寒冷的寒,而是那种独立的,洒脱的,无所羁绊的自由。
电台小百科: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正像吴青峰这个歌里面写到的,“为情所困”,“为爱牺牲”,这些看起来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其实真的谈不上有啥“深刻”的。因为你如果像陈绮贞的男朋友那样游遍世界,却走到哪里都心心念念一个人的话,这确实够专一,但也确实够狭隘了吧。
你确实是只看到了“轮廓”而没有看到“宇宙”,只看到了人生的一个镜头,但却没有足够地去品味人生的完整的戏剧和故事。所以,“奋不顾身”地去爱,这个是陈绮贞那样的早期文艺青年的生活追求,但从苏打绿开始,可能文艺的最高境界,就是“喜欢寂寞”,就是“荒寒”那样的洒脱和逍遥。这么看起来,似乎文艺这个词现在也越来越进化了,开始有积极的含义了。
不过当然还要补充一下,“喜欢寂寞”不等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也当然不等于花心和滥情。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无所束缚的状态,是一种真正的心灵自由。道家里面说了很多这样的意思,像庄子讲的心斋啊,坐忘啊。但我们不是哲学课,就不扯中哲史了。
但说到底,所有这些都告诉你,心灵的自由,其实不是任性,不是想干嘛干嘛;同样,也不是贪婪,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东西来填补你心灵的空洞。相反,心灵的真正自由,就是有能力从种种外在的束缚里面去解脱出来,能够让心灵保持一种流动而开放的状态。就像《冬》这里面的这首《我们不懂》:“河从宁静到纷争,从缤纷到昨天凌晨,蒸散梦才能永恒,才能永恒,直到醒了”。
好,那就在这样的领悟中为第二季的电台趴划上一个句号。我们下一季再见。
电台小百科: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中国战国时期庄子的哲学用语。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发表文章570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6717人
根茎浪游人,跨界思想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