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奇爱博士:为什么《绿皮书》能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3-08·阅读时长1分钟

9329人看过
听影评人奇爱博士聊聊为什么《绿皮书》能感动大家

听影评人奇爱博士聊聊为什么《绿皮书》能感动大家

13.9MB
00:0015:12

沙丹,别号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影评人

在刚刚落幕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电影《绿皮书》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及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并于3月1日正式在中国内地上映,引发了一波热议,也赚取了一批观众的眼泪。

很多人认为,《绿皮书》拿奖的最大原因是政治正确, 这部影片以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钢琴家之间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对此,在影评人奇爱博士沙丹看来:“《绿皮书》的确是一部政治正确的影片,但并非那种单纯要求‘白人应该对黑人好一点’的政治正确,它体现了白人、黑人都有各自的问题,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双向调和。并且在这部公路喜剧中大家可以看到,每个族群内部也存在固有的鄙视链的问题,大家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完成自身的成长。”

Q: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被评论认为是“最像白人的黑人”,您怎么看?

A:的确,即便《绿皮书》当中讲的很多事是通过一个黑人的嘴去说出来的,他传递的价值观念,实际上体现的还是美国的主导性,是对美国在变化多端的议题之外,仍然在坚守的所谓的保守价值观念的一种呼唤。尤其在这个电影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最后这两个人来到了白人家庭当中去过圣诞节,也是对家庭本身主题的呼应。

Q:对于这种讲多元族群的题材电影,您还有什么推荐?

A:好莱坞这种电影其实有很多,包括成龙大哥的《尖峰时刻》那种“黄黑配”,以及大家都很喜欢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其实也是多元族群的构成。想说个有趣的,最近还有一部《驯龙高手3》也在上映,其实驯龙的过程,跟《绿皮书》中开车的过程不也很相似吗?也是两个族群的问题。也就是说好莱坞的电影当中不论是什么样的呈现形式,实际上最终都会导向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一些社会当中的现实原型。

文/译丹 小朵,剪辑/译丹,设计/罗曼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2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1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读电影档案馆

70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