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2-14·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602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张可驹)
在我的意识中,肖邦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中的largo,与贝多芬的《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中的Adagio或巴赫咏叹调等,都达到了最高创作水平。——海因里希•涅高兹
没有创作,或者说甚少创作大型体裁的音乐,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肖邦创作生活的重要缺陷,因此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于他的认识。尤其是在德国,一位从来不写交响曲和歌剧,又极少涉足室内乐的作曲家怎能被称为大作曲家呢?此类情况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全面改观,可见这些观点曾经的影响之深,甚至在今天仍没有全部消失。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