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旧事多年情未改

作者:曹利群

2019-02-14·阅读时长7分钟

103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1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曹利群)


2016年的春天,为了查阅顾圣婴的档案去了上海交响乐团的档案室。曾任上海交响乐团副指挥的陆洪恩的档案恰好和顾圣婴的放在一起,顺便也就看过。顾圣婴档案的缺失我事前有心理准备,但在这个文革初期就遭枪决的陆洪恩,按道理说档案应该有厚厚一叠。当我拿到手里便知不妙,里面的内容甚至比顾圣婴档案中的还要少。打开来看,只有钢笔潦草地抄写的陆洪恩的简历和一张照片,还有一张当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任命通知书(市人字3572号)。上写“兹任命上海乐团交响乐队副队长兼副指挥。特此通知”,签发人为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时间是1954年10月18日。从这个时候起,直到1964年上海乐团到郊区奉贤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他突发精神疾病为止,他的指挥生涯也只有短短十年。1968年4月27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在人民广场召开公判大会,宣判了陆洪恩死刑,立即执行。枪决他的布告贴满了上海的街头,上海电视台还转播了宣判大会的现场实况。陆洪恩也是上海第一个被杀的知识分子。(有关陆洪恩的情况,王友琴和铂程斋等已经有专门的论述文章。)

陆洪恩的父亲是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的一所孤儿院长大的,17岁时为一天主教徒所收养。20岁结婚,后来在一家德国建筑公司任职员。育有二子一女,陆洪恩上有兄姐各一,他最小,因而颇为受宠。全家都是天主教徒,母亲最为虔诚。她性情温和善良,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妈妈的这种性格感染了他,只是他不像兄姐那般恪守天主教徒的规矩,不常去望弥撒。1932年,陆洪恩就读于法国人办的徐汇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要求很严格,对于法语的要求尤其高。陆洪恩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就是不肯好好学法语,但对于音乐课情有独钟。他要求父亲给他买钢琴,到了高中二年级,更加迷恋音乐,于1937年考取上海音专钢琴系。然而,他还没有毕业,父亲就去世了。1941年,他从上海音专毕业。毕业后,正巧费穆先生的上海艺术剧团邀请音乐家黄贻钧先生主持一个乐团。黄贻钧热情地请陆洪恩到乐团担任钢琴演奏员。从这一年起,陆洪恩和黄贻钧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文章作者

曹利群

发表文章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5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