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2-14·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8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张可驹)
“没有什么比完美的东西更让人感到无趣了。”哪怕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也很难否认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笔下,有的时候,人类所能触及的完美同绝对意义上的完美之间,仿佛真的只差半线。这些作品果真会让人感到无趣吗?恐怕正相反,我们听得很享受,这是自然的。可是,倘若我们越来越能够明白这些作品为何了不起,为何能够逼近完美的极限,那么在享受的同时可能也会掠过一丝“恐怖”——居然,这样的作品也是人写出来的?!
然而,站在作曲家的角度,也就是那些人的同行的角度来观察,或许就不是“恐怖”那么简单了。对他们而言,如何面对这些作品完全成为一个三观的问题。至少,在作曲家们决定不去面对之前是如此。当然,从巴赫到舒伯特,本来就有一个不断面对前贤的过程,而舒伯特身后,能够尝试去追逐完美的作曲家越发罕见。在浪漫主义时代,肖邦和勃拉姆斯可能是最醒目的两位,二人所追求的精炼与面面俱到,皆使他们的创作惜墨如金。但从结果来看,真正能逼近完美境界的作品诞生与否,其实主要在乎天机。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