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谁将毒酒变甘露

作者:爱乐

2019-02-12·阅读时长9分钟

4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6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珊珊 编译)


音乐能带给人美感享受,同时也能表现阴暗、邪恶吗?所有的运用美声唱法写作的歌剧作曲家们都处在相同的音乐语言环境中、乐队乐器和合唱形式也是大同小异,但董尼采蒂的歌剧《毒饮》(Lucrezia Borgia)似乎利用这些形式工具体现了人世间具有的另一面,他对歌剧的构思设计巧妙而略有别于其他。凡是去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们漫步游走于中世纪的廊柱间、徘徊流连于展出的一幅幅素描,图片,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已飞快流逝。歌剧《毒饮》会带给你相似的感受:奇异而美妙的音乐让你着迷而忘我。歌剧虽然迷人、音乐虽然美妙,但这部歌剧出现在美国舞台上还是不为多见的,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上演的由约翰•帕斯科(John Pascoe)指挥的《毒饮》可以让美国听众一饱耳福了,这是董尼采蒂最精致、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之一。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董尼采蒂创作这部歌剧时的情景吧,董尼采蒂在写作了多部歌剧之后于1830年凭借歌剧《安娜•博莱娜》(Anna Bolena)跻身意大利顶级作曲家行列,但是到了1833年他写就《毒饮》时,董尼采蒂的名声仍然大大逊色于那些显赫的歌唱家明星,让我们先熟悉一下第一任《毒饮》的女主角演唱卢克拉齐娅•波契娅的女高音歌唱家哈蕾特•梅里克-拉朗德(Henriette Meric-Laland),不夸张的说出演这部歌剧让她达到了自己歌唱生涯的顶峰,其实这一角色的音域并不宽,只有两个八度音阶,唯一需要梅里克-拉朗德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就是歌剧尾声部分有一个华丽绚烂的终曲;董尼采蒂逼迫梅里克-拉朗德演唱“那是我的儿子”时要极具华美,制造眼花缭乱的效果。伏在死去儿子身上的这一唱段因为具有强烈音乐效果从此之后成为女歌唱家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1840年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上演了大量修改后的《毒饮》,进一步奠定了它在歌剧舞台上的地位,也成就了一位新的男高音歌手厄尔米尼亚•弗雷佐利尼(Erminia Frezzolini)。斯卡拉剧院上演时,董尼采蒂删去最后的咏叹调,让卢克拉齐娅演唱了一首新的唱段“di voli il primo a cogliere”伴随着颤颤巍巍的长笛和傻里傻气的竖琴这是一首空洞而又平庸的唱段,还算幸运这一改动没有破坏原有的歌剧终场效果。无疑董尼采蒂也不会满意《毒饮》的第一个录音版本,演唱卢克拉齐娅的卡芭耶大概过多考虑的是世界第一女高音歌唱家的位置,而对这一角色的投入还显得欠缺。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