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门德尔松的《宗教改革交响曲》

作者:爱乐

2019-02-12·阅读时长11分钟

119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5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秦子超)


门德尔松的祖父与朋友拉瓦特尔及莱辛,拉瓦特尔正劝说摩西改奉天主教

从1829年3月11日,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专科学校指挥巴赫逝世后《马太受难曲》100年来的第一次演出,到创作第五交响曲《宗教改革》(1830年)、第二交响曲《众赞歌》(1840年),基本可以看出基督教的影响在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中的轨迹。他虽然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却是一名虔诚的路德教派基督徒(新教徒),通常认为这缘于他的银行家父亲亚伯拉罕皈依了基督教新教。但是,门德尔松早期受到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他接触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也对他宗教观的进一步形成和音乐创作中的保守倾向不无影响。1811年,法国占领汉堡后,门德尔松全家迁往柏林,那时他刚2岁。在柏林,门德尔松的童年生活是幸运的。由于父亲是银行家,家境殷实,母亲又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使门德尔松从小就有条件接受当时柏林最优秀的音乐家的指点。他跟随贝尔格和克莱门蒂学习钢琴,又跟随C.F.策尔特(Carl Friedrich Zelter,17581832)学习作曲,后者作为作曲家和教育家,对门德尔松一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老师策尔特的教导下,门德尔松学习了巴赫的音乐,《马太受难曲》等不朽名作令门德尔松对巴赫本人及其音乐充满了敬仰之情。巴赫深受路德教派的众赞歌(合唱赞美诗)和教堂音乐改革(包括新教教义改革)的影响,将路德派众赞歌和福音大量采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巴赫在马丁•路德写了著名的众赞歌《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并在艾森纳赫的瓦特堡城堡翻译成《新约•圣经》的德语本大约200年之后,将其用到不朽的《马太受难曲》等一系列的“受难曲”中,并将《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作为《第80号康塔塔》(BWV80)曲调的基础。出于对巴赫的敬仰和对基督教的虔诚,门德尔松又在100年之后重新指挥他的前辈的不朽之作《马太受难曲》,并效仿巴赫,在自己的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同样使用了众赞歌《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巴罗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巴赫和早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门德尔松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让两位作曲家都选择了马丁•路德著名的众赞歌,这或许能够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巴赫去世后的100年间伟大的音乐家为数不少,却只有门德尔松真正“发现”了巴赫并让他“复活”,成为后来推动巴赫音乐在整个欧洲复兴的最为积极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物。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