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圣城、信仰与食物

作者:薛芃

2019-01-23·阅读时长11分钟

345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09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在锡克教的圣城阿姆利则,金庙旁边有一个免费大食堂,在这里工作的都是来自各地的志愿者


摄影/蔡小川



阿姆利则的大食堂大厅,志愿者们正在剥土豆


海得拉巴(Hyderabad)

——吃一碗比尔亚尼抓饭就够了

我问德里孔雀王朝餐厅的主厨巴辛个人最喜欢的印度食物是什么,巴辛一点儿也没犹豫,说是海得拉巴的比尔亚尼(Biryani)。

Biryani是流行于印度南部的手抓饭,与很多菜式一样,也是在四五百年前由波斯人带进印度的。16世纪末,库特布沙希王朝所建立了海得拉巴城,为信仰伊斯兰教的邦王穆罕默德·库特布·沙阿所统治,虽然在之后的英属殖民时期,海城也受到英国管辖,成为一个土邦,甚至在1968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海得拉巴惨案,但伊斯兰教在这里根深蒂固,海得拉巴人口中穆斯林占比是全印度最高的。

我们在北印逗留了十天,终于来到南方。海得拉巴位于印度中南部,但无论是口味、生活习性还是穿衣打扮已经非常“南方”了。从机场一出来,原本在北方穿的羽绒服就穿不上了,我们把厚衣服全部换下,穿上单衣,迎接南方的温暖和湿润。

在经历了北方冬日的重度雾霾后,海得拉巴的清新空气让整个人都爽朗了起来,我们突然有些后悔,应该早些来南方,甚至直到到了海城,才看到穿着各色纱丽的印度女性,印度的色彩终于靓丽了起来。和清爽的气候一样,城市也干净许多。车开出机场上了高架桥,远处的低处是海得拉巴新城,都是矮小的房屋,密密麻麻地堆叠在一起,虽然房子也是破破旧旧的,但不像德里那般暗沉,也没有特别扎眼的颜色,有一种站在卫城俯瞰雅典新城的感觉,历史与现代交错在一起。

来海得拉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一碗最好吃最地道的比尔亚尼抓饭。经过几番咨询与筛选,最终选定了Chicha餐厅。佛尔赞·可汗(Fauzan Khan)经营着这家餐厅,他告诉我,拉德巴扎(Laad Bazar)是海城的一个中心集市,从小父母就带着他们兄弟去那里玩儿,集市上的各种穆斯林风味的小吃是童年最好的记忆。几年前,他跟兄弟一起开了这家Chicha餐厅,抓饭和烤肉(kebab)是他的招牌,Chicha是一个拟声词,有点像吧唧嘴的声音,他希望每个人在这里吃完都能有这种反应。

正宗的比尔亚尼抓饭用的是细长的印度米,米粒上不太均匀地沾着肉汁的颜色,看起来很勾人的食欲。波斯人喜欢做肉饭(pula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饭。在波斯,大麦和小麦才是主要的农作物,大米得从印度进口,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了,但昂贵的价格挡不住波斯人对大米的喜爱。他们喜欢用印度阿格拉西南部的大米来做肉饭,并根据米来判断肉饭的品质,米要充分膨胀,但又不能变黏或凝成块状。优质的肉饭要让房间里都弥漫着调料的芬芳,否则它的美味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金庙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圣殿,每天都有很多教徒从各地赶到这里朝圣


印度人把波斯的肉饭经过改良,做成了符合自己口味的抓饭。《咖喱传奇》中说波斯烹调术最与众不同的技巧在于他们用凝乳(酸奶酪)来腌制肉了。做比尔亚尼抓饭,也要将洋葱、大蒜、行人和玛莎拉调味粉加入到凝乳中,使之称为一种可以挂在肉上的黏稠物。将羊肉浸泡后,先简单煎一下,再放入一只罐子,把半熟的米饭堆在肉上,将在牛奶中浸泡过的藏红花覆在米饭上,赋予它色彩与香味。做比尔亚尼抓饭,整个器皿都要封的严严实实,慢慢煨炖,盖子上和底部周围都要放上炭火,这样所有食物才能均匀受热。

佛尔赞·可汗对自己的玛莎拉配方绝对保密,甚至连做抓饭的过程也把得很严,这是餐厅深受欢迎的筹码。抓饭端上了桌,香气扑鼻。同样是受到伊斯兰饮食的影响,比尔亚尼抓饭与新疆羊肉抓饭看起来完全不一样,前者米粒颗颗分明,颜色也重,浓烈辛辣的玛莎拉味混着烤肉同样浓郁的味道,飘满了餐桌上空,而新疆人做抓饭温和得多,色香味都要比印度的低上好几度,米粒和胡萝卜裹在一起,在混着羊肉的本味,更让人迷恋。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92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9

以食为旅 四海一家

108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