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12-27·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从2018年来看,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经济开始稳中有变,增长压力加大,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一共实施了四次降准。但降息一直没有成为央行的选项,市场对于降息也基本上没有预期。
2018年的降息之所以比较遥远,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还没有恶化到必须降息的地步,同时从技术层面来看,美国处于加息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封堵了中国降息的可能。
截至2018年9月,美联储实施了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以来的第八次加息,预计今年12月份还会有一次加息。更重要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于未来的加息始终表现出强硬态度,多次表示美国经济形势比较乐观,经济扩张不会突然终结,认为美国当前利率水平仍然宽松,离中性利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美联储将逐步加息超过中性水平。按照美联储的预计,2019年可能会加息三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在美元加息的预期之下,如果美元利率继续提升,将会拉大和人民币的利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人民币选择降息,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
但是进入2018年末,美联储对于加息的态度转为鸽派,主要原因在于,特朗普多次公开炮轰美联储及其主席鲍威尔,对美联储在加息上的鹰派立场表示强烈不满,特朗普公开表示美联储已经疯了,“每次我们做出点成绩,他就加息”。在被持续炮轰之后,美联储的态度开始出现软化,在11月底的一次讲话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已经达到了接近于中性利率的水平。这和他曾经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个月前,鲍威尔还公开表示,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距离达到中性利率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时这段讲话引发美国股市大跌。
美联储态度软化,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有可能会提前结束加息,12月以来,强势美元开始停止上涨的步伐。以此来看,如果美联储真的在2019年提前结束加息,意味着强势美元将告一段落。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超出预期,美联储不仅应该提前结束加息,甚至应该考虑降息的可能性。
对于2019年的中国货币政策而言,降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降息暂时还不会成为政策首选,但是如果美联储提前结束加息,甚至重新降息,对人民币而言,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空间大幅提升,降息在技术层面上也将成为可能。
在今年10月份的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我们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这句话的潜台词表示,中国在利率方面还是有调整空间的,只不过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利率水平暂时不适合调整。不过随着美联储近期态度发生转变,美元升值预期下降,解除了中方降息的外部制约之后,2019年中国是否降息,主要看中国经济自身是否存在需要。
那么,2019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到底会怎样呢?
即使不考虑贸易战的因素,中国经济在2019年也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由于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每隔几年就下一个台阶。2011年的GDP增速跌破了10%,2012年跌破8%,2015年跌破7%。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之后,权威人士在2016年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作出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3701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