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12-1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4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
伊格尔顿说,“文化”这个词的含义很容易膨胀,我们会遇到快餐文化、饮食文化、警察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种说法。有时候“文化”这个词语显得有些多余。当我们说足球运动中普遍存在踢假球的文化时,实际上说的是足球中踢假球的现象比较常见。我们称之为文化,是暗示踢假球已经是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
伊格尔顿在《论文化》一书的开头说:“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据说它是英语中最复杂的两三个词之一。”伊格尔顿引用了雷蒙·威廉斯的分析,说文化的含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性作品和知识性作品的总和,一种是表示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它们分别是精神文化和人类学的文化。前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提出的,后者是德国哲学家赫尔德提出的。在洪堡看来,文化的意思是教养。赫尔德则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风俗和习惯。赫尔德对文化的理解接近于大众文化,洪堡对文化的理解接近于高雅文化。马修·阿诺德等学者采用的是洪堡的定义,早期的人类学家则采用了赫尔德的定义。
伊格尔顿是威廉斯的学生,他也是大众文化的信徒,因为大众文化更有活力。他写道:“伯克认为,精英主义文化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响应虔诚的大众。艾略特希望把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联系起来,指出高雅艺术需要富饶的大众文化的滋养。他的《荒原》就吸收了源于所谓的集体无意识的神话与主题。所以他声称,希望自己的读者是半个文盲,半文盲读者或许足够天真,不会被知识羁绊,更有可能接受他的诗歌中的无意识暗示。他说他对意大利语还一窍不通的时候,就觉得阅读但丁的作品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应该用内脏和神经末梢来阅读,而不是用心。”
在赫尔德看来,如果一种文化的语言能够表达大众经验中最有生命力的关键部分,那么这种文化就处于最好的状态。在他看来,语言在诞生之初是诗性的,成熟、茁壮、风味浓郁。但随着文明衰退成空洞的文雅,语言就会变得衰弱、缺乏活力。“能使语言回到它最初的健康状态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饥饿的农民和疲惫的工人构成了一个永恒的智慧宝库。群众那种动物般的活力能够使一个精疲力竭的社会如获新生。”赫尔德相信,荷马、索福克勒斯和莎士比亚的艺术受到了他们时代的大众文化的滋养。过去的寓言和歌谣为未来打下了基础。
伊格尔顿说:“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不是珍贵和无价值的区别。有许多大众文化(希区柯克、普兰克斯、约翰·柯川、菲利普·狄克、伊恩·蓝钦、莫里西、巨蟒剧团)质量上乘,也有不少高雅文化(爱默生、马修·阿诺德、晚年的勃朗宁、康拉德的《黑暗之心》、爱丽丝·门罗的小说)被人们高估。”他认为高雅文化跟后现代主义都对文化的商业化无动于衷,“大众文化用其虚假的即时满足的和幻想的解决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虚假的乌托邦形式。但是一些高雅艺术也难脱此咎,在它抛弃了幻想的内容中没有提供任何和解。”王尔德是一个例外,他说:“一张世界地图上要是没有乌托邦的位置,那根本不值得看。”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98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