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大师:丁托列托鉴定之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12-12·阅读时长7分钟

31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7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丁托列托《圣乔治与龙》,1558,英国国家美术馆


文/龚之允

丁托列托的名字具有神奇的魅力。意大利佛罗伦萨各大美术馆东方展馆的策展人佛朗切斯科·莫瑞纳(Francesco Morena)曾对我说,他最喜欢的艺术家是丁托列托。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奇。要知道莫瑞纳博士是一位生活在文艺复兴中心,整天与波蒂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殿堂级作品打交道的艺术史家。他的阐述,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丁托列托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既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大师,但非业界的人士对他的作品又那么陌生?


《丁托列托老年自画像》,约1588,法国卢浮宫


重新被发现的大师

2013年,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在整理绘画收藏档案时,发现一幅原来被认为是捷克籍威尼斯艺术家安德里亚·施阿瓦尼(Andrea Schiavone)的《圣海伦娜登船》,经过鉴定,确认是丁托列托的手笔。有意思的是,与该画同一批次收藏的另两幅作品一直就被认为是出自丁托列托,为什么这幅却被归为他朋友施阿瓦尼的画作呢?这说明,丁托列托在某一时期并没有得到收藏机构的重视,相关的鉴定和收藏构架并不完善。

丁托列托据说是提香的学生,但是提香早早就把这位学徒辞退了,因为丁托列托的绘画习惯和风格与提香有很大出入。提香工作室的规矩和文艺复兴许多艺术家工作室类似,由老师带领学生画画,学徒从基础课学起,并帮助老师绘制大型作品的一些基础部分。因此学徒在一开始就需要和老师的风格趋于一致,并且能够熟练复制老师的样本,以此来完成集体大型创作,并且保持工作室的一贯风格。提香的风格虽然色彩洒脱,特别到了老年笔法飘逸纯熟,但整体上,他的画作在构图布局上仍然遵循着古典主义自然平衡的法则。丁托列托则是一位非常在意营造戏剧性的艺术家。他在构图上遵循的是米开朗琪罗开创的那种“火焰和蛇一般的动态”(Furia della figura),并且把这一形式发挥到了极致,被后人形容为“狂野的”(Il Furioso)。在色彩上,他则直追提香,对油画颜料的研究非常透彻,能知道不同色彩和笔触所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

然而这种风格并不被同时代的佛罗伦萨艺术家瓦萨利所赞同。瓦萨利是西方艺术史的开创者,他在修订版的《艺苑名人传》(1568)中收录了时年50多岁的丁托列托的传记。瓦萨利认为虽然丁托列托绘制了数量众多的画作,并且不少尺幅巨大,但他在造型上并不严格按照自然主义的原则来忠实还原现实。

瓦萨利所崇拜的威尼斯艺术家是乔尔乔内和提香。乔尔乔内的朦胧式笔法,与丁托列托张扬的写意式笔触正好是两个极端。有意思的是,巨幅夸张式形体造型的首倡者是瓦萨利最为敬重的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最后的审判》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精准造型让位于神韵挥洒的典型。也许是因为丁托列托承接许多巨幅画作的缘故,因此他的造型也呈现出了粗狂的特点,毕竟大型绘画对观者观赏的位置有一定的距离要求,因此不可能像细密画那样对笔法做隐藏处理。相反,为了达到宏大光亮的效果,需要讲究补色、透明色的灵活运用,以达到远观时画作熠熠生辉的感官震撼。因此不难解释为何丁托列托被后世认为是“矫饰主义”(也称“形式主义”)大师中,巴洛克风格的奠基者之一。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未来学校

如何让孩子成为“未来之人”

88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