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纽约“老炮儿”周龙章

作者:马戎戎

2018-12-12·阅读时长13分钟

59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2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年轻时的周龙章与钟楚红


据说,“到纽约混世面,总绕不过周龙章这一脉”。自20世纪70年代中到21世纪初,华人文艺界大大小小的明星、著名非著名艺术家,但凡想在纽约登台亮相,几乎都是周龙章在幕后张罗。于是,他就多了一顶“纽约华人艺术教父”的帽子。当然,这帽子,他自己不认,他说,这称呼该给张北海才是。

2016年,周龙章把自己40年来的经历集结成书,谈尽40年华人在纽约的兴衰荣辱。其中最多的,还是邓丽君、罗大佑、王菲等人当年在纽约的“深度八卦”。他下笔风趣,又自有分寸。在国内,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戏梦纽约》。“戏梦人生”数十载,周龙章说,他不信神,但信命:“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谈到“成功”这个话题,他的总结是:“In right time,in right place,do right thing”,以及“by right person”。

“人生就是‘神仙、老虎、狗’。”周龙章说。

“他受苦,脱苦,救苦;他得助,自助,助人。”在为《戏梦纽约》一书所作的序中,大儒王鼎钧这样评价周龙章。

飘零

在海上已经漂流了三天三夜,15岁的周龙章早已吐尽了胃里最后一粒食物。他拖着虚弱的身体,背靠着小舢板的船帮瘫坐,心里不免有些焦躁:还要过多久,才能到达香港?

忽然,船上起了骚动。船工们嚷着:警察来了,下去!下去!船老大走到船尾,掀起马桶,示意甲板上的人们进入马桶下的暗舱。他警告这些人:“被警察抓到,就会被丢进海里去。”

甲板上的偷渡客一个挨一个地走下去。周龙章的头顶上是大片浸满了海水的帆布,潮湿,冰冷。他的身边,是一个大肚子的孕妇。周龙章看了她一眼,分不出她眼里闪烁的是绝望还是希望。

头顶上的帆布传来“嗤”的一声,周龙章迅速闪开,帆布被割破了,刀片刺了进来。

过了半个世纪,回忆起这一幕时,周龙章眼中依然闪烁出了五味杂陈的光芒:“吓死了,大气不敢出一声。我和那些同船的人紧贴成一排,手攥着手,汗毛都紧着……最后过关了,马桶掀开,一个脑袋接一个脑袋钻出来,我冒头一看:啊,全是高楼大厦,终于到香港了!仰着脸,当时就泪流满面。”

“那是十几岁少年才有的野胆子,不给自己留后路。”后来,周龙章这样评价当年的自己。

上世纪60年代,因为自觉被家族排斥,15岁的周龙章从台湾高雄登船,偷渡到了香港。

周龙章的家世非常显耀。祖父周邦俊是上海滩名人,经营中西大药房、上海民谊药厂和中西电台,1929年创办的明星化工有限公司,是“上海家化”的前身。“明星”公司生产的“明星”牌花露水家喻户晓,1949年后,逐步演变为今天的“六神”。

周龙章四姐弟跟着父母周文同、徐慧珠迁台不久,母亲过世,父亲再娶,从此无心经商,家族产业交由寄妈(姑妈)周文玑掌管,周龙章和姐姐周凤章也交给寄妈抚养。

生长在台湾的周龙章,没有见过家族在上海滩时的繁盛,然而在台湾,祖父每到生日时都要避寿,会躲进阳明山一处宅子里,不见人。但大家还是会找到他,非要给他做寿,几十上百个职员跪下来给他磕头,他就给上百号人一人发一个元宝,周龙章也会得到一个。

按照命运的出厂设置,周龙章本来应当在舒适的环境中安然长大,读书、继承家族产业,做个安乐的少东家。

50年代的台北,娱乐形式缺乏。周家附近有家永乐戏院,每天晚上都有京剧表演。从两岁开始,祖父抱着周龙章去戏院看戏,他会咿咿呀呀跟着台上叫唤。

长大以后,周龙章每天都踩着单车去看戏,进而想学戏、演戏。

姑妈周文玑是个女强人,曾任国民党台北市增额“立委”,是宋美龄的姐妹淘,往来的都是上层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规范中,戏子与“花子”“婊子”并列,是最为人看不起的职业。周龙章完全脱离规范长大,不爱读书,要当戏子,还有点“娘”,这是周文玑无法接受的:“周家长孙怎么能当戏子,这样丢周家的脸。”一心想演戏的周龙章决心逃走,到香港去。

到了香港,自有专业人士负责这批偷渡客人。周龙章用3500块钱买到一个身份证件,上面的男孩跟他年纪差不多大,叫Alan Chow。从此,他就是Alan Chow了。

“我本属龙,小名阿龙,又姓周,发音跟Alan Chow竟那么像,简直是种天意。”后来,周龙章这样说。

文章作者

马戎戎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学校

如何让孩子成为“未来之人”

88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