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孟非:犀利的世故

作者:悦涵

2018-12-12·阅读时长8分钟

305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3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孟非


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了相亲类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这个节目中,那个光头的主持人因其犀利幽默的主持风格,迅速为观众所认识:孟非。彼时39岁的他,面对20多岁的年轻人,分享的人生经验以不说教的方式让人听得进去。

如今,《非诚勿扰》仍是婚恋节目的常青树。孟非又接档了《新相亲时代》《新相亲大会》。在婚恋交友类节目的舞台走过9年,他见证了中国当下社会择偶观、价值观的变化,也在这个舞台,输出着自己对人生和婚姻的观点。

我们的采访约在他家小区附近,他经常去的一家茶馆。穿过大堂的时候,其他客人看到他仿佛也很习惯的样子,没有人急着上前向他打招呼。跟很多二线城市一样,南京也有着一种小富即安的舒适氛围。他在这个城市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看起来无比期待婚姻的男男女女。

“相亲节目,是了解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方式。”孟非跟我说。

表演性情感?

在电视舞台华美的灯光下,男女嘉宾经过精心化妆和造型,经过短短十几分钟的见面和淘选,带走或带不走心仪对象。当相亲这一本来具有私密性的行为,被放大到电视舞台,让所有人围观,它的真实性还剩下多少?

孟非说,相亲节目其实就代表一种传播媒介演变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的婚恋选择史上,从最早的父母帮自己选择结婚对象,到后来自由恋爱以后亲戚同事的介绍,以及80年代随着纸媒的发展,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启事。随着电视的普及,相亲这一行为搬到荧幕,肯定是一种必然趋势。

“你不要以为你不喜欢,残酷的东西就不存在了。”采访中,孟非也偶尔蹦出这种网友评论为“金句”“孟非语录”的话,“不在电视舞台,私下里的相亲就一片美好、其乐融融了吗?就我听到的一些故事,现实中的相亲也会很残酷,更像是赤裸裸的等价交换。”

他自己的爱情故事很简单,妻子是中学时的同学。在刚进入社会的在印刷厂工作的岁月,那时他完全靠体力劳动赚取生活。在一次严重的工伤后,没有人陪伴他,父母都在出差,是当时的女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陪着他一起去医院,并回家照顾他。“当时恋爱,就是那种普通、朴素的感觉。”

“现在的年轻人,相比于我们那个时代,看似选择更多,但实际上,更多选择,也易出现更多矛盾,并增加了选择的困难。当你获得爱情容易了,失去它也更容易。”孟非说。

但无论如何,“相亲”也总像是一个摆条件、势利化的过程。当爱情或婚姻,变成了一场摆在台面上的权衡,浪漫、心动,是否荡然无存了呢?

“很多人或许会期待这样一种爱情:遇见一个对象,突然回眸的那一瞬间,两个灵魂在一起了。两人共同讨论米兰·昆德拉、探讨文学艺术,心灵彼此沟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确实有另一类人,会上来就问你有多大、挣多少钱、有几套房。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面。婚恋条件这个东西,在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在中国人的婚恋关系中,现实的‘条件’一直影响着我们。‘门当户对’这个成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现在很多相亲,条件的列出看似功利,但我不认为这只是当下才有的现象。”

作为数档婚恋节目的主持人,他却并不认为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婚姻是人生的选项之一,不是必选之一。婚姻有幸与不幸,单身有快乐和不快乐。一个人结婚,并不能保证必然就能幸福。我们的节目是为那些已经决定要把婚姻当成目标的人提供服务。”

文章作者

悦涵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58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学校

如何让孩子成为“未来之人”

88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