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传统向左,创新向右:中国教育的可能性

作者:刘周岩

2018-12-12·阅读时长14分钟

70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04个字,产生6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左起)探月学院督学钱志龙、院长崔璐、创始人王熙乔。“70后”的钱志龙是探月里的“老年人”(王旭华 摄)


另一个“疯狂的黄庄”

“别睡了,7点40了,上课该迟到了。说你呢啊!”在海淀黄庄十字路口西南角的麦当劳店里,一位母亲对自己打瞌睡的儿子无奈又焦躁地说道。只是去取餐的工夫,儿子就趴在桌子上睡过去了。这是一个周六上午,这个孩子应该在8点去上课外补习课。

具体是什么课,很难猜测。因为在旁边的大厦里,理论上可以完成从学前到高三所有科目的知识学习,如果需要其他体系辅导,无论出国还是竞赛,也一应俱全。也很难确定这个孩子来自哪个学校,因为不仅居住周边的学生,许多家长不远数十公里,从东城、朝阳、丰台等地特意把孩子送来黄庄上补习班。

在中国教育最受瞩目的北京市海淀区,黄庄又是一个中心。以黄庄十字路口为圆心,半径仅数百米内,汇聚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机构——西北角,两家市值最高的教育公司,好未来集团(“学而思”母公司)和新东方集团的总部;东北和西南角,两所知名公办中学,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周边林立的大厦里更是藏着大大小小的培训班、留学中介、亲子中心、家长俱乐部……出现在黄庄的人——无论学生、家长、教育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诉求千差万别,几乎只有一个共同点——共用同一个麦当劳。

有人称这里为“疯狂的黄庄”,因为“在黄庄,你找不到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学生和家长都被日益白热化的课业“军备竞赛”绑架。但这只是马路西侧的黄庄。这儿是一切矛盾的集中地,也是一切生机的土壤。马路东侧有另一个“疯狂的黄庄”,一样“疯狂”,奔跑的方向却相反。

黄庄路口东侧,今年新开学了一所创新高中:探月学院。

“矢量和标量有什么区别?”

“嗯……我想想。”

这是物理老师申亮和学生一萌之间一场一对一的“考试”。

“矢量有方向!是往某个方向前进的东西。”一萌说。

“很好,那你举一个矢量的例子?”

“火车!”

申亮老师对这个回答有些措手不及,短暂而尴尬的安静后他反问:“那如果我向你走来,我也是矢量了?”一萌显然觉得不对,却一时说不清为什么。申亮进行了解释,矢量有方向没错,但必须是一个“物理量”,比如火车的速度而不是火车本身。

这是2018年11月初发生在探月学院的一幕,老师和同学们在进行第一次“混合式学习”的阶段检测。“探月”目前只有38名创始届学生,校区是经过精心改造的半栋楼,包括教室、公共区域、休息空间等,体育设施则借用周边公共资源。学校属于私立性质,收费标准一年15万元左右。

一萌犯了一个看起来有点简单的错误,不过没有关系。她去自学了高中物理的头几课,然后来和老师核验进度,显然她理解了很关键的一部分,但没有完全搞懂“矢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在申亮老师的帮助下,她现在清楚了。按照设想,这样的带有反馈过程的自主学习,效果不应该比坐在课堂里接受知识差。

考核是一对一进行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他们自己进行规划,如果有充分的理由,也可以不在这个学期学物理,或者根本不学物理。这和申亮之前任教的学校,无论是公立的人大附中,还是私立的凯文学校,都很不一样。

文章作者

刘周岩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27个推荐 粉丝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学校

如何让孩子成为“未来之人”

88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