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董明珠:一路斗争过来

作者:博客天下

2018-12-11·阅读时长11分钟

24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02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闵杰

董明珠不爱化妆,却很喜欢穿长裙。

陈鲁豫到珠海采访她,一大早,两人手牵手漫步在珠海的情侣路。董明珠穿了一袭黄色印花长裙,围着驼色披肩,戴着灰色小圆帽。这一身轻松靓丽的装扮,让鲁豫也感到有点意外。

“你猜这条裙子多少钱?”两人上车后,聊起了裙子。董明珠笑得像个少女,“才100多块钱,在希腊买的。”

她知道外界给自己戴了很多帽子:霸道总裁、商界铁娘子、网红企业家。但在她内心,依然有温婉可寻。一袭柔系长裙,往往会让第一次见到她的人,立刻颠覆了脑海中“那个董明珠”的印象,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

长裙让董明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很多。

已经64岁的董明珠,会不会继续执掌格力电器?这是外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年5月,董明珠主动回应:“最近网上闹得很厉害,董明珠到底退不退休?虽然我已经60多岁,但我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我的心还是像25岁一样。”

从1990年进入格力,董明珠已经在格力工作近30年。她见证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制造企业的沉浮,也亲身经历了格力作为一个民企从小到大的拼搏过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未来,仍然要博弈,仍然要较量。

野蛮生长时代,变革是王道

1990年,市场经济在中国乍暖还寒,董明珠离开老家南京,独自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海特区。那一年,她36岁。

不过,当时的董明珠并没有太多雄心壮志。“来这里不是因为遍地有黄金,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董明珠说,她刚来珠海,就喜欢上了这里天然的美,能带给她内心的宁静。“如果想着挣钱的话,去深圳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董明珠在一家名叫“海利”的空调企业找到了工作,做销售。这家企业就是日后格力电器的前身。

“那时候公司很小,才一百多人,说是手工作坊也不为过。”董明珠回忆,空调在那时还算新产业,但大部分厂家生产的空调,都没有技术含量,依靠买散件进行组装,“所有的零部件都依靠采购,包括外壳都是。”

依靠组装、贴牌销售,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只有两三千万。

“那时候整个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销售人员的手上。”董明珠说,对那么一个小厂,靠销售就能养活了。作为新人,董明珠跟着老业务员走南闯北。当时,销售在公司里属于高收入人群,董明珠刚工作时,销售提成2%,卖掉100万元,可以拿2万元提成。

2018年9月20日,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数控机床和金属加工展,格力展台

但企业的生存压力,也都压在销售身上。格力在1994年遭遇了严重的库存积压。“产品卖不掉,积压了大量库存,公司从上到下都很着急。”董明珠说,当时企业三角债非常严重,公司欠着上游供应商的款项,下游代理商又欠着公司的款,而且还欠着银行的钱,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支撑,“在这种债务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就更加依靠销售人员。”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仍处于探路阶段,各个领域的市场都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当时的销售,不需要讲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搞好关系,把空调卖掉就行。”董明珠回忆,当时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品质都不太好,格力也不例外。这一点,让销售人员的感受特别强烈。

“那时候产品返修率非常高,如果遇到批量问题就更糟糕,所以那时候做销售,我的感受就很强烈。”董明珠说,4年的一线销售经历,让她看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

1994年,格力曾遭遇一场严重的危机,公司的销售人员突然“集体辞职”。

“我们的销售员带着客户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格力随时可能倒下。”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公司经营部部长,这是她事业起飞的第一个契机,也是格力电器的转折点。

“我回来当部长的第一件事,除了整顿销售队伍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公司提出了质量要求,那个时候开始对品质控制有了新的认识。”董明珠回忆,“以前的零部件,不合格也能上线,包括技术系统也没有标准,连张图纸都没有,就是某一个人说了算,他的标准就是产品的标准,而他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又可以做决策,他认为好就是好。”

作为经营部长,董明珠对营销体系实行了彻底的变革,将企业命运系在业务员身上的局面彻底打破。她还提出以销售促质量,以销售促企业发展,在她推动下,格力在1995年成立了筛选分厂,用来控制产品质量。1997年下半年,格力又成立了成本办,进行成本核算,解决物料过剩、生产线上的成本控制等各种问题。

董明珠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坚守对格力的意义,“1994年,如果不是我回来,格力确实有灭顶之灾。”

“当时的春兰、华宝、华凌,空调都不比我们差,为什么最后格力反而成功了?”董明珠说,最后事实证明,很多竞争对手先后衰落,但格力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发展开始走上自我规范的路子,强化品质控制和内部管理。

“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从此之后,她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从没停止对企业挑毛病、动手术。

“我当总经理后干了一件大事,就是队伍建设。其实当时公司已经出现了新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是公司内部权钱交易明显上升。”这种事情,对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董明珠来说,是不可放任的。

排山倒海的内部整治袭来,发现的问题也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技术人员,能够自己在外部搞一个配套厂,号称是韩国进口,侵占企业数千万资金,竟然无人知晓。

2001年左右,由于管理团队出了问题,格力也出现罢工现象。“员工为什么罢工?就是对管理者不满意。你给我好处,我就给你高工资。你如果不孝敬我,再老实再用心干活,待遇也是最低。”董明珠说,因此,格力当年对团队进行了整顿,开始深化内部管理,完善各种制度。“我要求干部以身作则,这些语言放在当下,大家觉得好像不合时宜,但是恰恰因为推动了这些,才让格力电器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3年,格力营收实现了百亿突破。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更大的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销售体系中的一些代理商成了难以搞定的“刺头”。

“河南有个经销商,他在当地非常有名。我们当时有很多的规矩,他没有按照规矩办,还跑过来无理取闹,我们只能惩罚了他300多万元的返点。”董明珠说,经销商找到了董事长诉苦,好话说尽。董事长听到对方对格力如此忠诚,建议董明珠把返点给他。“那我坚决不干,坚决不执行。如果把返点给他,这对全国所有的经销商都是不公平的。”董明珠说。

对于销售体系,董明珠比任何人都要自信。“这么多年来营销体系我还没有失误过。”董明珠说,从始至终,她一直在对销售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对销售渠道的建设,很多措施是对抗性的,很多人都有压迫感。”董明珠说,这种“压迫”不是要你干什么,而是要在同一规则下,不能投机取巧,“所以那些想投机的就觉得很难受。”

一路走来,董明珠似乎永远在不停战斗,永远有打不完的仗。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的四十年

改革精神

24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