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李书福自述:遇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有我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

作者:博客天下

2018-12-11·阅读时长9分钟

2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1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口述 李书福

1

我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我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0.15元,一个暑假能赚6至10元人民币,有了这笔钱,我比其他同学富裕多了。上初中一年级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进了校园和乡村,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我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文件、方针和政策。三年初中我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人在学校,心在游离,引起我父亲的极度不满,几次受到惩罚。高中还没有毕业,我就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的各种梦想。

家里有辆自行车,我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开启了我的创业生涯。走街串巷,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由于我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很快赚了几百元。后来开了照相馆,用现在的话说,我的业务已经升级了。

由于资金有限,照相馆的所有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机、灯光、道具等等。当然,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不容易。照相业属于特种行业,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后来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我就寻求新的机会。

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吉利汽车展位。

那个时候的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已经比较发达了,我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利用我家房子比较大的优势,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这完全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可谓循环经济,效益不错。后来,我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我又进入了新一轮艰难转型。

那时电冰箱开始进入中国人民家庭,我就开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我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进行产品试制与研究。从理论上设想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人意,经过近400天的反复失败与总结,我的手掌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浑身疲惫不堪,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

但人家自己要收回厂房,我只能转移,转移到哪里呢?真不知道。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路中校办厂,刚生产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又发生了。校办厂周边是老师宿舍,我们加班加点生产,噪音较大,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搬迁,我们又被难住了。

我们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房子不大,但周边没有居民,我们很高兴。但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必须找供电部门批电,几经周折,与村支书反复协商,终于找到这个村的电管员,装一个电表,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用于生产。但又有人举报,说我们未经工商局批准私自接电,电力公司要求县检察院给我们厂长监视居住并立案审查,吓得我根本不敢再去那个新的地方。生产又陷入了停顿,这一年我22岁。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家乡的工办主任,为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我们。在他的协调下,我们租用了一个生产队仓库。搬运设备,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那样,一辆手拉车三四个人,一共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那几天碰巧下倾盆大雨,但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几个昼夜,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在乡工业办公室主任的帮助下,给我批了一个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叫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有了营业执照,我们便轰轰烈烈地招工,扩大产能,制作设备,研发新产品,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华日等等。后来,我们又扩大产品种类,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青岛奥柯玛电冰柜就是我们为其贴牌生产的。我们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

1989年,因为客观环境变化,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我深感疲惫,把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政府接管后,我虽然一夜回归无产阶级,但浑身轻松,我去上大学了。

1992年3月,邓小平南方讲话在天地间又一次荡起了滚滚春潮,我的创业热血又一次被点燃。我从已经送给政府的资产中回租一部分厂房,开始新的创业生涯,对我来讲,这是第四次创业了。那一年我已经28岁了。生产什么呢?装潢材料。

90年代,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装潢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生产的装潢材料完全可以取代进口,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我们马上扩大生产,把送给乡政府的厂房、土地以市场价格一点点地买回来。又是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大规模生产镁铝曲板、铝板幕墙等装潢材料,产品后来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后来又被别人学走了。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正因为此,我放弃了这个产业,开始研究摩托车。

黑龙江省大庆市,沃尔沃汽车总装车间

吉利是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吉利公司的摩托车供不应求,自然又有许多企业跟着学,几年间,全国出现几十家摩托车公司,有些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甚至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我再次退出了这一领域。

2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吉利转型升级研究生产汽车。那一年,我已经35岁了。进入汽车领域,台州、宁波直至省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都给予我们很大支持。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是从办学开始的,严格培养、培训技师技工,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今天吉利汽车公司取得的发展与吉利重视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

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没有太多人相信。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没有优势,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更加成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持续推进,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才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刚起步。如果中国每年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辆,又没有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那一定不是好消息。从几十万辆到几千万辆年产销量,这个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很大的商机。而且商业机遇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培养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一次或几次错误,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因此,我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我领导组建了项目筹备组,在公司内部选了两个工程师,加上我自己,共三个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这既是天时地利的召唤,更是我追求理想的自我决定。

吉利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有以下几条总结: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的四十年

改革精神

24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