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丁集婚纱小镇:一个产业转移样本

作者:刘畅

2018-12-05·阅读时长15分钟

337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521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丁集镇里做婚纱外贸的电商老板(黄宇 摄)


出乎意料的婚纱小镇

北京CBD商圈建国门外大街的SOHO商城里,筹备婚礼的人徜徉在琳琅满目的礼服馆之间。每间小店里,新娘面对镜子轮番尝试20多套婚纱,她的新婚丈夫和父母在一旁提着意见。即使最热的月份,店里也不会断了生意。白领新娘来礼服馆前,也许耳闻过苏州虎丘的婚纱一条街,但当他们掂量手中的婚纱时,不会想到这些婚礼时穿半天的衣服,是安徽六安市丁集镇婚纱作坊里的农村姑娘工作近一周的成果。

丁集镇距SOHO商城900余公里,2018年11月一个清晨的7点钟,徐东从小镇的雾气中醒来。镇里南北一条主街通到底,婚纱加工厂散落在撑起小镇的四条东西岔路边。徐东和工人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泥泞的公路,赶到两个礼服馆大小的作坊里。挂起的婚纱、占据整面墙的镜子被八台缝纫机、一个剪裁台,以及成堆的原料取代,更多原料和成衣放在二层。

徐东和工人都是本地人,他们早上7点开工,中午休息1小时,干到晚上7点。虽是老板,徐东和老伴儿却一刻也离不开作坊。剪裁、缝纫、贴花是婚纱加工厂里的基本工序。机工缝制衣形、将装饰缝上布料。徐东的老伴儿用电焊焊上辅料上的花,他则负责剪裁,既剪裁最初的布料,也修剪成衣的裙摆。他店里的婚纱批发价普遍在1500元左右,展示在虎丘婚纱一条街的儿子开的实体店里,通过经销商的手,出现在北京SOHO商城的礼服馆里时,价格翻了至少三个跟头,出租一天3000元左右,单买则要6000元。

这个价格链条中,徐东原本能从每件婚纱中获得30%左右的利润,家乡的加工作坊相比虎丘婚纱一条街,每个工人的工资每月就能省2000多块钱。但今年下半年工人的工资连续上涨两次,现在每月7000多元,原先13个工人又走了两个,目前利润减半。

一切变化都始于今年下半年。实际上,即使在婚纱业做了十多年,徐东在6月之前,也难以想象家乡会突然冒出数百家婚纱企业。婚纱的大本营始终在丁集400多公里外的苏州虎丘。

距虎丘风景区百余步之遥、占据虎丘路两侧十余条街道的虎丘婚纱一条街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两家苏州本地人开的婚纱店。那一带小桥流水风景好,80年代末影楼兴起,许多人到此拍照,服装店的老板就想到改成婚纱厂,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就开始雇人帮工。


丁集镇里的婚纱作坊(黄宇 摄)


“丁集人赶巧是最早的工人。”已过花甲的许昌应是当年丁集人赴苏州打工的元老,1991年与同乡一起到苏州打工,而今七成商户是安徽人,其中的七成又是丁集人。“我们镇里只有农业,外出打工是唯一的出路。一般男人做瓦匠,女人做机工。苏州是离我们最近的发达地区,婚纱厂挣得多,亲戚带亲戚,我们渐渐便都去那边了。”

缝纫技术和销售流程学个两年就能会,缝纫机那时3000元一台,干几年能攒够,工人学会技术后几万块钱租间民房,一家子带两个亲戚就能做起来。小作坊做大,吸纳更多学徒,同时,也伴随学徒不断“毕业”,自己开店。

“原先有丁集镇始发的长途车,直达苏州。每天两班,早上四五点钟开,下午三四点到;晚上六七点钟开,到镇里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徐东最早便坐在那班长途车上。许昌应回忆,从丁集来虎丘的人,即使不是亲戚,问个熟人就能知道是哪家的孩子。2013年前后,他们突然发现虎丘做婚纱的生意人几乎都说家乡话,丁集镇5万余户籍人口中,近一半都来到这里。

丁集人“搬迁”虎丘的过程中,虎丘婚纱起初只在周边的城市知名。商户们抱着婚纱,在绿皮火车上一坐一礼拜,到全国各县市,租下当地最好酒店的会议室做婚纱展示厅,向乡镇推广。虎丘婚纱逐渐以物美价廉在全国闻名。“加工作坊是核心,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作坊下面就是实体店,布料店和辅料店也开在一起。”许昌应目睹了各地经销商、散客和打工者蜂拥而至,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应运而生,“原料从浙江、广东送来,从虎丘发往全国各地的影楼和私人手中。”

随着2013年后电商崛起,作坊的老板能与全国各地的客户联通,店面每年数万元的租金也省了,不临街乃至居民楼的二三层里,只要能开作坊的地方,都有婚纱企业出现。发展至今年上半年,虎丘路两旁沿街的四层小楼,一层是实体店,二层是作坊,三层用来居住,街巷深处则底层是布料店和辅料店,楼上更有三四百平方米的大作坊,整个街区机器的轰鸣声终日不断。这里的2000余家婚纱企业,输出了全国90%的婚纱。

直到苏州今年5月的“3·31”火灾隐患百日大整治。


“3·31”整改后冷清的苏州虎丘婚纱一条街(黄宇 摄)


近一年来,苏州屡遭群租房起火引发的重大火灾打击,自去年年底开始全面治理,今年5月开展为期100天的集中整治。虎丘婚纱一条街的婚纱作坊,将销售、生产、居住集中在一幢民居里,分布又极为密集,是典型的“三合一”场所,极易发生火灾,引起伤亡事件。婚纱一条街所在的茶花村是头号督办对象。而即使“3·31”行动开始后,婚纱一条街北侧的三花二村仍发生了火灾,导致5人死亡。

苏州市采取雷霆行动,几天内虎丘便安静下来。“我们被强制要求搬走。卡车晚上进城,我们夜里搬,把空调、冰箱统统运上车,原料甚至新衣却只能当作废品处理。”5月底开始的忙乱重回徐东的脑海,“卡车一辆接一辆,人都坐在街边,像逃难一样。婚纱厂搬走,配套的布料店和辅料店跟着搬迁。”虎丘婚纱一条街如今路边店面的广告牌被拆除,实体店仍在,但楼上已无人做工,街巷深处更是人去楼空,被房主贴起出租房的告示,只有墙上如拼贴画一般已无法清理的招工信息,泄露出曾经的喧闹。

百日整治的消息出来时,丁集镇政府奔赴虎丘,同商户和姑苏区政府洽谈。丁集镇分管招商的副镇长张文武告诉本刊,他们看到虎丘风景区周边,许多与婚纱一条街相似的民房已经拆迁,而婚纱作坊的收入大都进了自己的腰包,对苏州的税收贡献小,又从姑苏区得知百日整治并非百日,而是长期的措施,判断小作坊不会再回来了。

镇政府在虎丘开招商会,向商户许诺政策优惠,招揽丁集人回家,同六安当地开发商合作,规划1400亩土地,建设婚纱产业园。两个月间,1万余在虎丘的丁集人回到家乡,首批预售的350亩厂房,三天便被抢购一空。镇里除了500余家婚纱加工厂和电商,还有100余家布料、辅料店,婚纱小镇初具规模。

但相比虎丘,2000余家婚纱企业减到四分之一,而原先赴虎丘打工的安徽之外的人,来丁集的不到一成,加工作坊和布料店、辅料店又相互分散。在虎丘时每日忙得脚不沾地的辅料店员,在镇里整日与手机视频为伴,下午5点便关门大吉。因搬迁的波折,依靠实体店的商户今年亏本已是各家的共识。

可在虎丘婚纱一条街对面的天赐虎丘婚纱城,乃至婚纱一条街一公里外的虎丘婚纱城大楼里,仍有近百家婚纱门店驻守,更有大型婚纱工厂驻扎在苏州周边。安全整治看似“飞来横祸”,背后却是消费者对婚纱款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产业转型的提前来临。

文章作者

刘畅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49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民企,重振

7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