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后的“大漠隐者”

作者:博客天下

2018-11-29·阅读时长3分钟

10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5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图 张新民

达里雅博依村的学校。2000年,学校的校舍成了危房濒临倒塌,后来地方重建了校舍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居住着一批原始牧民。他们是克里雅人。400年来,他们隐居在这片大漠深处,过着与世隔绝的“大漠隐者”。随着公路的修建与旅游的发展,克里雅人终于与与现代文明遭遇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融合与冲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去于田县的车里挤了19人,大部分是去县城读书的孩子

骑了17天毛驴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克里雅河即将消失的地方,有一处被称作达里雅博依的地方。这里的居民沿河游牧,离群索居,且恋土难移,成为沙漠里的“原始部落”,他们自称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的来历,一种说法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新疆;另一种说法是他们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则是他们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沙漠的尽头,他沿河岸走向深处,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也是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生息着。

半个世纪后,1959年,当地政府派人找到这群隔绝的维吾尔人,并为他们建立了达里雅博依村。然而到“文革”期间,他们再次与外界失联了。

1981年,于田县畜牧局局长巴克图地和县城的一名医生、一个教员、一个公社代销员,以及负责生活的干部,在整整骑了17天毛驴后,再一次抵达了达里雅博依村。村落里的人都来看这些“外来人”。

两位克里雅人互相问候。每个克里雅人见面都会互相问候,谦恭而热忱,说话也柔声细语

县城干部发现,“这村子连一个馍馍都没有”。他们把自己带来的干粮、核桃和葡萄都给了村民们,又骑着骆驼走了16天回到于田。

到于田后,巴克图地连家都没回,赶紧向领导汇报情况,书记决定要修路。81个20到40岁的青壮劳力,经过了87天大战,终于在沙漠里修筑了一条勉强能行车的简易土路。最初,没有司机敢去,巴克图地先让自己12岁的大儿子热杰普跟车开路。终于,两辆拖拉机、21头骆驼、31头毛驴,经过7天的艰难跋涉,给达里雅博依的村民送过去了面粉和衣服。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企业出海记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的世界身影

195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