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8-11-26·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8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丁雪 编辑 何吾
这是东北方正县最后两个日本遗孤了。
徐士兰胳膊上的疫苗“栽”花,是那个她从未到的“祖国”留给她唯一印记。孙玉琴,只有一份父母留给她的字迹斑驳的遗书。
2017年6月24日,哈尔滨市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内,两名遗孤代表正在默默祭拜
1936年,日本政府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贫民组成“开拓团”进入东北。徐士兰的父母也在其中。
1945年,日本投降,“开拓团”纷纷试图回国,长途跋涉,体力殆尽,5000多人死于方正,一些走不了的小孩子,就被本地人领回。徐士兰被领到养父母家时,只有3岁。经年以后,有人向她描述当时的状况:她一个人站在方正县一个小戏园,哇哇地哭,一个日本女人跪在地上恳求,“可怜可怜这个孩子,她家人都没了,我们也带不了她。”
特殊的历史背影,使得方正这个人口不足23万的县城,有20600人成为赴日华侨,近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也正因为此,方正县成为对中日关系最为敏感的县城。这里拥有堪称中国最完备的对日经济产业链:赴日中介、日语学校、对日婚介……一旦中日关系发生波动,这里也成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地方。几十年来,方正县接纳着中日民间交往的善意,也承受着两国历史伤痕衍生出的纠结。
黄金时代
在方正县城东的炮台山下,有一处独特的园林,名为“中日友好园林”。中国最大的日本人公墓,就坐落在园林内。
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曾在2011年对《人民日报》详细介绍过这处“中日友好园林”及公墓的发展历程:1945年日本战败后,东北各地的日本开拓团大批撤退回国,最终有大约1.5万人集结在方正县伊汉通乡的开拓团本部,寻求回国途径。许多人因为长途跋涉,体力耗尽,传染病流行外加寒冬降临,死者超过5000人。善良的方正县百姓掩埋了已经死去的开拓团民,并收留了许多孤儿。
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日本开拓团民尸骨埋葬之地,建立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1984年,鸡西麻山地区的开拓团尸骨也迁移到此,在两处公墓的基础上,在方正生活的日本遗孤又修建了一处“中国养父母公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中日友好园林格局。
洪振国介绍,两处公墓分别设在“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和“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亡者和逝者,在用字上的差别是经过考虑的。”洪振国在采访中说。
在“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的序言中写道:“墓中亡者多无姓名,经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将墓中亡者姓名刻录,一为告之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
现在守护墓园的,是64岁的秀荣。在秀荣看来,这只是一处安静的园林。这处被视为中日友好象征的园子,虽然变成非公开场所,但也经历了中日交往各个时代的往事。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恰逢八十年代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大批方正的日本遗孤回国。他们成为方正与日本经济的第一条纽带。这些日本遗孤先是邀请他们的中国养父母和亲友赴日务工、探亲、定居,继而开始带动方正的对日产业的发展。
嵩日日本语学校创始人刘伟对《博客天下》回忆,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是方正县的对日经济黄金时代。最忙时,嵩日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同时开两个班还是装不下,就把教室里前面的桌子撤掉,换成小板凳,门口、阳台上都挤着人。家里同时也开着班,轮换着上。方正县的日语学校大多盛况空前。方正县日本语学校校长王东军记得,有些日本遗孤带着家里人,开着四轮子一家子七八口人从村里来上课。
蓬勃的往来也带来了商机。1994年,“侨乡”的定位应运而生。“侨乡”形象塑造深入到广告牌的细节。在侨乡形象工程建设成就中就规定,“主要街道两侧的牌匾、招牌、广告牌、宣传牌都用中日文字双语书写”。
“2000年去办服务业的工商执照,牌匾上没有日本名,是不给批执照的。”一位干洗店老板对《博客天下》回忆,他花了3000块钱做了这个干洗店的牌匾。如今,它是方正同安路上仅剩的几个悬挂中日双语牌匾的店铺之一。
2008年,方正县城北部的日式风情街正式修建,“侨乡”开始收获经济成果。据报道,2009年,方正县外汇兑换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排名第27,储蓄存款余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是华侨华人存款,旅日华侨人均年收入高达30多万。
“出国都出疯了。”出租车司机王旻这样形容当时的县城氛围。那段时间,每到7、8月,旅日华侨便回到这座东北小城避暑。宝马、奥迪、丰田和它们夹着LV包的主人,游走在这个曾经的国家贫困县街头。王旻对《博客天下》回忆,“他们当时在国外整天就是工作挣钱,没时间玩,回国了,那边挣的钱,在这边使劲儿花。当时流行冷饮厅、KTV吧、宾馆一条龙,经常有人让我开车两三个小时随便溜达,啪甩下一张日元,换人民币就五六百,有的喝得不省人事,叫也叫不醒。”
纸醉金迷,也带来不少诱惑。
“我们假离婚吧。咱俩办出国,为了多挣点儿钱。”王旻妻子和他提议。
王旻说,方正县这样的情况很多。操作模式一般是:女方和原配离婚,通过婚姻中介找一个日本人结婚,拿到日本签证后,再帮男方申请出国。繁荣时,这里诞生了六七十家跨国婚姻中介,如今仍遍布方正县的大街小巷。当然许多是没有跨国婚介营业许可的,只是打着“信息咨询”的名头,招揽生意。
王旻没同意妻子的提议。在他的认知里,“假离婚和真离婚没啥区别,两个人一旦分开就完”。当时,他和妻子结婚十年,“她没让我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服”,他没想到妻子会有这样的念头。但后来,妻子还是背着他去了中介机构,花5万块钱,寻找到了一个日本对象。
“我当时差点儿没拿刀剁了她,我最讨厌背叛。”王旻一字一顿地说。
2011年8月3日,5名男子到达黑龙江方正县‘日本开拓团’纪念碑处泼油漆
临出国那天,王旻把妻子的机票藏了起来。他第一次看到妻子哭得那么伤心,又不忍心了。妻子走了,头都没有回。离婚后,王旻单身至今。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