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犹太城》中的生死选择题

作者:驳静

2018-11-21·阅读时长11分钟

169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71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安娜伊思和孙强分别扮演犹太歌星哈亚和德国军官基特尔(李晏 摄)


没有答案的问题

以色列导演约舒亚·索博尔(Joshua Sobol)今年79岁,他第一次来中国,是为了导演他创作于25年前的剧本《犹太城》。这是索博尔的成名作,它讲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立陶宛,德国纳粹在许多城市建立了犹太人聚集地,称为“Ghetto”,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其中一个所在地。管理者德国军官基特尔,自诩为艺术家,为满足自己,他下令在这座城中筹备剧团。故事就由剧团成员们、德国军官以及与德国人斡旋的犹太警察总长金斯三者牵引展开。

《犹太城》以沉重叙述开场,冯宪珍扮演的剧团演员在舞台一角,悲愤地讲述故事背景,维尔纽斯的7.5万名犹太人,有6万人被集体屠杀,幸存者多半因为躲在下水道而存活。人们衣不覆体,在绝望与恐惧中得知,剧院可以重新运作起来。在这个压抑气氛中,剧团成员决定“高贵而生”,“倘若要生存下去,就要选择如何活着”。

大家筹备起了演出。他们当中的歌星哈亚,扮演者安娜伊思·马田是本剧中为数不多的非中国演员,她出现的时候总为舞台带去歌声和舞蹈,萨克斯和手风琴的悠扬声中,压迫中的犹太人得以“借艺术维系生活中的微光”。

索博尔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本日记,记录者是当时该犹太城中的图书馆馆长,这一人物也在舞台上出现。日记中,他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笔调记录每日所闻,这些记录成了索博尔创作时最大的信息来源。除了歌星和图书馆馆长,其余几位主角也有其历史原型。闫楠扮演的金斯(Jakob Gens),不只确有其人,有些台词甚至就来自原型人物当年的演讲。比如《犹太城》第二幕中,他有一段激愤独白,其中一句令人揪心:“为了保护一部分人,我单枪匹马亲手埋葬另一部分人;为了让你们所有人道德清白,我置自己于泥淖。”


演员李宗雷和小黑(左二、三)表现出色(李晏 摄)


金斯的确是整部剧中最艰难的角色。他将守住这座城当作自己的使命,同时又是德国人制定规则的严格遵守者。在他心中,这才是最大化保护居民的方法,不为多救一个人而害死整座城。所以他想方设法增加工作岗位,积极筹划剧团,为德国人演戏,促成开办服装厂,为德国人缝制军装,他讨好德国军官,即使人民声称“墓地不能演戏”,他也把剧院项目推进下去。他认为,这不只能保住演员们的性命,更重要的是它能提振城中居民士气。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历史上,1942年的维尔纽斯犹太城中,真实的这个剧院演出次数不少于111场,城中不到2万居民共计买票数量为惊人的7万张。

索博尔从历史脚注中拎出金斯这个人物,不断使其面临道德困境。比如,德国军官决定一个家庭只能有两个孩子,要么杀掉多出来的孩子,要么毁灭整个家庭。犹太法典有答案:“我们只能让城市灭亡,也不能选择替罪羊。”金斯面对的现实却是,219个孩子最后为成全生者而死。

以金斯之口,索博尔问世界这样一个问题:在广阔又渺小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面前,人何以能够决定谁是幸存者?

索博尔还把“生与死”的这道选择题填入具体场景。他在戏中增加了一段戏中戏,为了排练,剧团做即兴创作:医生需要分配犹太城里所剩无几的胰岛素,有些人病得很重,需要大剂量,有些病得轻,每日只需些许。既然胰岛素迟早要用完,是把它们留给轻微患者,让他们多活几年,还是一视同仁,最终都提前迎来死亡?

这是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题,医生在挣扎,做完一个决定,立刻又被自己推翻,反反复复。迟疑中,排练被打断,问题被搁置,陷入思考中的所有人都松一口气——包括观众。

《犹太城》并未给出答案。索博尔告诉我,他曾去问过现实中的这位医生:“你是怎么做的选择?”医生拒绝回答,但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会用残酷的方式让你意识到,让所有人满意不是最重要的。”于是索博尔问:“所以你还是在病人里做了筛选?”医生说:“这是你的理解。”他不愿意承认,但他还是告诉索博尔:“我做了这个决定后,有很多人向我表示,他们从我做的决定里感受到了勇气,这种勇气令他们钦佩。但他们都是私下里跟我说的。没人敢公开赞同我的决定。”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瓷之美

寻访景德镇、汝窑、官窑、定窑

96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