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8-10-24·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60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因医生拒绝为不符合条件的孕妇实行剖腹产而引发的暴力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巧的是,2018年10月13日出版的《柳叶刀》(Lancet)杂志刚好刊登了一篇综述,认为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存在剖腹产比例过高的问题,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篇综述统计了全球169个国家的医疗数据,发现剖腹产总数从2000年的1600万例增加到2015年的2970万例,剖腹产比例也从2000年的12%增加到2015年的21%,两个数字都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多米尼加共和国、巴西、埃及和土耳其的剖腹产比例全都超过了50%,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剖腹产比例则位于30%~40%区间内,同样属于较高的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一个国家的剖腹产比例应该维持在10%~15%的范围内,太低的话孕妇和婴儿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太高则说明该国的医疗资源有浪费的嫌疑,同样不是一件好事情。
前者的原因主要是贫穷导致的医疗水平过低,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除外)的剖腹产比例只有4%,显然太低了。后者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包括缺乏合格的助产士、妇产科病床太少周转不过来、医院为了增加收入,以及部分孕妇怕疼等等。北大医院那起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后者,但其实剖腹产毕竟是动手术,孕妇的恢复期远比正常生产要长,那名孕妇显然是觉得短痛不如长痛,和大部分人的认知正相反。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9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