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10-17·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超越民族主义
1983年,47岁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出版了他的成名作《想象的共同体》。2015年去世时,他留下了一部回忆录,题为“超越边界的人生”。他首先超越的是民族界限:他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英格兰人,他持有爱尔兰护照,在英国受的教育,但长期在美国教书。其次,他超越了语言的界限。他语言天赋很高,小时候跟着家庭教师学了拉丁语,20来岁时学了印度尼西亚语,30来岁学了泰国语,40来岁学了菲律宾语,50来岁学了西班牙语。
安德森把自己的青春称为“移动的青春”,他1936年出生于昆明,1941年跟家人一起返回爱尔兰,但中途滞留于美国,所以少年时代他的足迹已经遍及中国云南、美国、爱尔兰、英格兰。移动的结果是,他在加州因为英国口音被人嘲笑,在英国因为美国口音被嘲笑,在英格兰因为爱尔兰腔而被人嘲笑。“从负面角度看,这代表一种无根的、缺少稳定身份的生活。从正面来说,这表示拥有多重依恋。”
安德森这部传记的中文版书名为《椰壳碗外的人生》,源自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人的一个说法,终身静静地坐在椰壳下的青蛙觉得椰壳碗圈起的是整个宇宙。这样的青蛙心胸狭隘、迂腐守旧、深居简出、自我满足,它们本应该努力跳出椰壳碗。
关于这层意思,他还使用了另一个比喻:在印尼,当有人问你要去哪里而你不想告诉他们或者尚未决定时,就回答说你在等风,好像你是一艘帆船,正在驶出港口冲向浩瀚的大海。对学者来说,要努力跳出各种界限。“学者们要是对自己在某一个学科、某个系或者某个大学的地位感到舒服自在,就会设法既不驶出港口,也不等风。值得珍视的是等风的准备,以及当风朝你的方向吹来时去追风的勇气。对真正具有生产力的学术生命而言,冒险精神至关重要。”
在《想象的共同体》中,安德森首先攻击了欧洲中心主义对民族主义的看法,这种观点假设民族主义诞生于欧洲,然后播撒到世界各地。其实民族主义运动在北美洲、南美洲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源头。其次,他攻击了单纯把民族主义视为一种观念系统或意识形态的传统,认为这种传统无法解释民族主义巨大的情感力量。他说,民族主义包含强有力的解放、进步主义和平等主义元素,但民族主义和全球化这两种立场都有限制人们的观点、把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所以要调和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比如在语言方面,全球化就是英语对全球的支配,而抵制英语霸权的武器之一就是民族主义,比如许多国家的学者只用母语写作,但不能因此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年轻的泰国人在学习越南语,年轻的菲律宾人在学习韩语,这是一个吉兆。他们在学习跳出椰壳碗,开始留意自己头上的巨大天空。”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499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