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者来信(100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10-17·阅读时长6分钟

62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78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跟自己说话

“11点多了,该洗洗睡觉了。”“门窗关好了吗?再去看一遍。”这是邻居老狄两年多来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自我唠叨的几句话。两年多来,老狄一人守在家中过着独进独出的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自说自话的习惯。

老狄的独生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成家立业,前年9月诞下一女,老狄和妻子欢天喜地,双双去深圳探望,老狄因为还有4年才能退休,半个月后一人回家上班,妻子则留在深圳帮女儿带外孙女。

刚从深圳回来时,老狄天天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自称有一种翻身得解放的感觉。说老婆不在家浑身都放松,再看书、看电视不管到几点都没人唠叨了,节假日与朋友聚谈也好、打牌也好、钓鱼也好再也没人老打手机催回家了。但放松不到一个月,老狄的兴高采烈就不见了。有同事笑话老狄:原来你是鸭子死了嘴巴是硬的,口说巴不得老婆不在家,但真离开老婆几天就没精神了。

且不说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做卫生等等家务事每天都让人不堪重负,单是做饭就好麻烦。一个人的饭看起来容易,其实是一样程序少不了,下了班要赶着买菜,买了菜不爱做,做熟了不爱吃,吃完了不爱洗。做少了顿顿要熬太麻烦,做多了吃剩的又不爱。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套房子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散个步也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有时真担心长此以往语言功能会丧失,所以就天天自己跟自己说会儿话,以此来自我调节、自寻安慰。

老狄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现在五六十岁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孩子长大后许多都在异乡成家生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出于天性,都想帮孩子分担生养后代的压力,就开始转变身份,由关心下一代到关心下下一代,不辞劳苦地帮助带孩子。但因为多种原因,有的夫妻不能一同前往,只好两地分居。照顾孩子的天天辛辛苦苦,还要小心翼翼,在家留守的则要忍受寂寞熬日月,时间长了,有些心理不够强大的竟然熬出病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独生子女与父母定居两地的现象会越来越多,老年夫妻因此各居一地的也越来越多。分开生活的老年夫妻如果不善于自我调节心情、化解寂寞,就会让心情所拖累,为寂寞所吞没,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让身体出现负面变化,甚至会发生不测。因此,老狄和自己说话、给自己安慰虽是无奈之举,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湖北黄冈 张剑虹)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拯救睡眠

如何与失眠说再见

94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