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新留守青年

作者:博客天下

2018-09-21·阅读时长10分钟

4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1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翟锦

相比于留在村庄,离开似乎更为容易。

离开似乎是乡村青年必然的出路,区别只是还回不回来。

蒋家叔侄决定留下来。

蒋金春回来的时候34岁,蒋斌回村的时候20岁,这个年纪对村里人来说,太年轻了。村里的老人嘀咕,你回来能干什么?没出息。老人看着蒋金春举着手机在村子里四处晃悠,也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更无法知晓屏幕的另一端,有超过95万粉丝每天盼着他更新视频、开直播。

“那些有什么用,又赚不到钱,还不如出去打工。”村里的人都相信,只有出去才能挣到钱,蒋金春觉得这已经是村里人的共识,“我们祖祖辈辈都靠砍树木,卖木头和毛竹为生,后来出去打工的时代到了,村里人就都出去打工,大家都觉得待在家里肯定挣不了钱。”

“为什么不去城市?你这么年轻,不出去真可惜。”


2017年8月7日,福建三明莘口镇篷坑村,

快手网红卢长辉在拍摄直播,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贵州大山里20岁的女孩袁桂花,在快手上直播的时候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老让我出去,难道是想看我流浪吗?”桂花半开玩笑半是认真,“虽然大家现在都出去了,但我现在明明能在家过得好,我为什么非要去外面?”袁桂花在快手上名为“爱笑的雪莉吖”,粉丝超过280万,是她老家国家级贫困县天柱县的人口7倍之多。

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返乡被定义为失败者的选择。留在老家的青年,多少被打上了“在城里混得不好”的标签。

像蒋家叔侄和袁桂花这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同时拒绝被称为“失败者”。他们通过快手不仅重新发现了乡村,而且重新定义了“留守青年”。

归去来

从江西横峰葛田镇上的一条小道绕上山,转十几个弯才看得到几户人家。镇上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山上还有村子。早田村掩映在绿树间,除了鸡鸣和几声狗吠,村里总是寂寥,也有几分落寞。几个小孩在竹林旁的水渠玩水,老人就在路边阴凉处坐着,偶尔搭话。

蒋金春的家乡就在这里。

名义上村子有一百多人,但平时待在村子里的不过一二十人,村里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小孩,5分钟就可以走完整个村子。

和村里每一个年轻人一样,蒋金春很早就外出打工了。1998年,蒋金春登上从昆明开往上海的火车,在经过江西之前,火车已经穿过了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打工的人把火车塞得满满当当,蒋金春只能从窗户扒拉进去,在车厢站6个小时到义乌,因为人太多,脚甚至落不着地。

好几年,春节回来,蒋金春口袋里剩不下来多少钱,能揣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回家就很不错了。即使是这样,他也觉得比待在村里强。村里没什么挣钱的机会,种地和卖苦力,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但县城的好工作,大家挤破了头,最后也只留给有门道的人。

13年后,蒋金春从义乌回到村子。他从义乌囤了几万元的拉丁舞服装,准备在家开网店卖衣服。借助互联网和物流的便捷,蒋金春终于可以考虑离开城市,回老家生活,陪在孩子身边。

回来开网店的蒋金春,很快就发现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没钱打广告,大量同质化网店,入口渠道很有限,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蒋金春不得不另谋出路。

他甚至特地跑去广州铝合金厂考察,也想过做水泥生意,或跟人学贴瓷砖,但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网店生意不景气,每个月也就卖出去一两千的销售额,货品积在仓库里。蒋金春还得趁晚上,开车在县城拉客,补贴家用。

那两年,妻子看不下去,想让蒋金春去深圳打工。“我老婆说她同学在深圳,做陶瓷生意,一年赚好几百万。”蒋金春拒绝再出去,“住在家里面感觉才是个家,哪怕辛苦一点。”

“我们这地方就是空心村,现在没办法,真的是无奈,”蒋金春算了算自己还能陪在女儿身边的时间,“女孩子18岁考大学出去,你陪伴不了她几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我现在能够留在孩子身边,陪伴她成长,在我们这确实是不容易。”

对于蒋金春,回来最大的意义就是陪伴,他不愿意女儿成为留守儿童。他回家的时候,女儿6岁,看到他们会缩在奶奶身后,睡觉也跟着奶奶。妻子抹眼泪,蒋金春心里也不好受。以前在义乌,想孩子想得受不了了,蒋金春就带着妻子骑摩托车,骑8个多小时,赶300多公里路,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到家,待两天又回去上班。

“我离开孩子,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就觉得不踏实,人就是被逼无奈,才会跟家人分开,能够在一起是最好的。”蒋金春说。

直到3年前,蒋金春通过朋友接触到快手,夫妻俩才安稳地留在了老家。

左:蒋金春(左)和女儿在村里做直播

右:蒋金春所在的村子

重新发现村庄

在蒋金春和袁桂花的镜头里,家乡是充满乡村意趣的。

蒋金春时常会画粗眉,眉尾往上翘得厉害,戴着大红珠串,套上灰色僧袍,用黄色胶带把袖口缠了几圈,旁边挂着一个“人生百味”的毛笔字瓦楞纸牌。他坐在挂满毛豆的树前,大口吃喝,拿着酒壶往嘴里倒酒的时候,酒顺着胡子浸湿了胸前的袍子。

更多时候是乡村寻常的生活片段。坐在地上剥竹笋,和家人一起摘杨梅,背篓里背着小儿子去田地里摘西瓜,和村里人吆喝着一起锄草,在家门口烧一锅酸菜鱼,蒋金春在竹林远山里做着格外简单的事情。意外的是,这些场景,被他拍下来,再放在快手上,很受老铁们喜欢。有粉丝留言说,“想起儿时的自己在山里的场景”,“羡慕你那里的天还是蓝的”,“我的老家我已经很久没回去过了,很想念”。

袁桂花所在的天柱县在清水江下游,房前屋后四处是树林。袁桂花抓田鱼、酿竹酒、打辣椒、采莲子的同时,也放牛、背木头、锄草,她似乎是乡村里很平常的姑娘,但又代表了我们对乡村几乎所有美好的想象。

袁桂花总能给人惊喜,她在河边的石头上画水彩画,蜻蜓落在石头上。她做叫花鸡,摘片荷叶,放上腌好的鸡,用锡纸和泥巴包裹起来,在柴火堆里烤2小时,用火种焖2小时。因为很喜欢风铃,她去松林捡松果,削了竹子,用细麻绳捆了松果挂在竹枝上,名为“松果风铃”。她还做猪毛刷把,把竹子削出形状,在竹板上钻洞,跑去猪圈剪一把猪毛,塞到竹洞里,立马就可以使用了。这些视频给她吸引了270多万粉丝。

村庄正在被重新发现。蒋金春和袁桂花在跟老铁们聊天中了解到城里人的心态,那些稀松平常的乡间日常,却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山里什么都有,山上挖山笋、采甜茶、摘杨梅、酿竹酒,再围上一块地种上蔬菜,就能自给自足。很自然,有的粉丝被这些山货吸引,询问蒋金春能不能买点尝尝鲜。

起初只是帮老铁寄货,需求量越来越大,慢慢就变成了“生意”。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变脸时代

中国已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整容大国

5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