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靠海而生的长岛

作者:王珊

2018-09-19·阅读时长17分钟

122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857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长岛靠海而生,一直在接受大海的馈赠(黄宇 摄)


1000多户渔家乐

9月4日下午,我从蓬莱港乘上了蓬莱开往长岛的轮船。这是进出长岛的唯一一条通道。两地之间的船半小时一辆,有单独的小型载客船,能坐四五十人;也有大型的可以载车的船,一层是一辆挨着一辆并排整齐的车辆,二楼则是客舱。我乘坐的是后者。船离开港口的一瞬间,海风吹起,天上的鱼鳞云一片一片向天边蔓延出去,薄薄的一层,如画笔清抹一般。

看着这些,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话:“我在这个岛上一周都出不去了。”这种表述并不是《鲁滨孙漂游记》中鲁滨孙进入孤岛的那种失望和不满,而是出于一个土生土长在内陆平原的人的一种敬畏。通俗来讲,在平原上,一条路不通了,你还可以尝试其他的道路,哪怕没有路,也能顺着方向走出一条。但若想离开海岛,就只有这一个选择,总会有些与世隔绝之感。我也去过不少海边,但要说上海岛,并要在此停留一个星期,去探索这座岛屿的与众不同,我的心里还是没有谱的。

位于山东省最北端的长岛,处于黄海和渤海的交界处。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岛屿,而是由32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在地图上,你会看到这些岛屿由南到北,像一串珍珠撒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成为沟通两大半岛的枢纽。自7000多年以前,山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是通过长岛传入辽东半岛。从此以后接踵不断,都是从南往北,是内地人闯关东以前的主要通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养殖户在做扇贝搬苗前的准备(黄宇 摄)


承载着文化传输功能的长岛面积不大,陆地面积只有56平方公里,在全国14个海岛县里,连中等都算不上,人口还不到6万人,仅相当于一个标准县城人口的零头。两个主岛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之间有大桥通联,其他岛屿则需要乘船才能到达。为了保护岛内的环境,长岛上没有任何工业,连用电都是通过海底电缆传送过来的。

这些内容,都在老袁的导游解说词中。有时候他还会加上一句:“我们岛上空气好,没有雾霾。”老袁本名叫袁承胜,是长岛一家渔家乐的老板。他出生于1966年,今年52岁,戴着一副眼镜,有几分教书先生的味道。他讲话幽默,说起话来一套又一套,来的游客们听着开心,都愿意叫他一声“老袁”。老袁是当地的名人,因为渔家乐做得有名,上了好几次央视,每回县里安排什么采访,也都会找到他这里。

之所以来拜访老袁,主要是想了解当地渔家乐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长岛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长岛县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长岛县年内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8.3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6倍。长岛成规模的酒店并没有几家,连锁酒店也只有两所。那么是什么来承载这来势汹汹的游客量呢?只有一个答案:渔家乐。一组数据显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岛县渔家乐经营业户已达1000余户,长岛渔家乐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约2.2万人,长岛渔家乐旅游业全年税收占全县收入的69%。

我到达长岛时已经是傍晚,岛上安安静静的,偶尔才有几辆车驶过,路上的行人也没有几个。岛上的建筑跟陆地上无二,除了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海产品店,这里就是一个山东小县城的样子。周遭的环境很难让你将这一切跟一个渔家乐大县结合在一起。老袁告诉我,这是因为旅游旺季刚过。对于长岛来说,8月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有时一天进入长岛的游客高达三万人。“走在街上,看到满街的游客,你会觉得自己像外地人。”老袁告诉我。


傍晚,霞光布满长岛的天空,作业了一天的长岛人在海边休息(黄宇 摄)


老袁从2000年开始做渔家乐,到现在已经是18年。他告诉我,长岛人开始做渔家乐最初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长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耕海牧渔”发展战略,从以往单纯的捕捞转向扇贝养殖,这使得长岛迅速致富,1992年,长岛被评为“山东第一个小康县”,全县渔村万元户的比例超过80%。但到了1996年之后,由于不科学养殖,出现了扇贝大面积的死亡。“那时候养扇贝赚钱,原本扇贝养殖应该有间隔,才能保证海水的流动以及饵料的充足,但当时养殖海域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的,扇贝死亡很正常。”一位当地人向我回忆,“很多人将赚的钱全赔了进去,工人都请不起。”

某种程度上来说,长岛是幸运的,总会在某个节点上被海洋所馈赠。此时,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新兴产业。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岛的旅游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尽管现在看来,长岛渔家乐的兴起有些过于随意。最早从事渔家乐的徐明(化名)向我回忆,当时,游客敲门到了家里问她能否跟他们一起吃饭,徐明没多想,就答应了,“那时候海鲜多,给个10块钱,随便吃”。后来又有人希望能够住宿。自此,长岛家家户户就将房子隔了出来,一个房间摆两个上下铺,“管住,还一天包三餐饭,收60块钱”。游客多的时候,客厅都收拾出来,摆上几张床,“一张床意味着多收一份钱”。徐明说。

老袁觉得这样不行,他高中毕业后开过饭店,后来又出岛见识了几年,他觉得渔家乐一定要体现品牌和服务意识,当时就做了一张“万顺渔家”的牌匾,挂在了家门口,还将房间里的床抽掉了几张。后来,干渔家乐的人发现,游客来长岛不只是吃海鲜这么简单的需求了,他们希望有更好的住宿。整个长岛的渔家乐进入“大整顿”般的竞争期,家家户户将房间装修焕然一新,后来又加了空调,再高级点,就是设立独立的卫生间。徐明的侄子是2009年才进入渔家乐的行业。当时,他花了15万元将家里给他结婚的房子收拾出来,隔了十几个房间,第一年就赚了6万多元。“我那时不懂经营,事实上很多当时入行的人第一年就能够收回成本的。”他告诉我。

文章作者

王珊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838人

哈哈,天下天鹅一样白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海岛

舟山 万山 澎湖 涠洲 长岛

88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