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滞胀乎

作者:邢海洋

2018-09-19·阅读时长2分钟

10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64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7月和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两个月超过了2%,宏观经济进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的忧虑多了起来。物价上涨牵动人心,房租、蔬菜和猪肉上蹿,加上汽油、钢铁和煤炭等工业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为滞胀敞开了大门。问题的关键是,物价上涨是暂时的,还是长期趋势?

在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看来,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发行货币过多。他甚至说:“通货膨胀的问题,只是印刷行业的问题。”作为对策,根治通货膨胀的唯一出路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控制货币增长的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即中央银行在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要“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这个意义上,通货膨胀率对政府是一个警示,因为自从废除了金本位,人民把发行货币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也只有政府有这个权力。物价上涨了,一定是政府多印出了货币。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政府是否在发行货币方面有加速迹象呢?基础货币每季度公布一次,7、8月的基础货币投放还没有官方的数字。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主要有三种:财政赤字、信贷投放和外汇占款。7月以来,货币政策转向,从降杠杆转向宽货币却是有目共睹,而为了刺激经济,央行还敦促地方政府发债。3月“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均与去年相同;赤字之外,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不过,即使有了7、8月份的货币宽松,也不过是对上半年货币偏紧的矫正,如地方政府债务年度过半完成不过是个零头,当政策转向时,脉冲式的促增长政策并未超过年度均衡的范围。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297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海岛

舟山 万山 澎湖 涠洲 长岛

88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