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8-09-18·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5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甄祥晴
小米推广的P2P,这两个月几乎跑光了。”
7年“米粉”王忠后悔不已。王忠家里的电子产品几乎都是小米,他还做过小米小店的店长,向亲戚朋友卖小米产品。
6月29日,王忠投资小米推广的小灰熊金服到期,却发现无法提现,此时他才知道早在6月4日小灰熊金服就已经跑路。5万元投资本金就此“打水漂”。
令他更加懊恼的是,一直到6月25日小米还在推广其他P2P平台,在此期间,不知情的王忠依然在小米推荐的其他P2P平台上投资,“如果小米在6月4日发现问题后,立即停止推广,我至少可以少损失30万。”
7月24日,小米内部回应称,已经全面清查和下架了3000多款金融类APP,并且不再上架新的P2P企业。同时,小米也在尽全力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
然而,“米粉”们对此回应并不满意,直言“没什么用”。上市还未“满月”的小米正面临一次信任危机,甚至遭遇起诉。
年轻人第一次“踩雷”
和王忠有着类似遭遇的“米粉”还有很多。
他们大多通过在手机内置的“小米VIP”任务系统,第一次接触到了P2P理财平台。“很多‘米粉’跟我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小米推荐,是不知道什么是P2P的。”王忠说。在他建立的小米维权群里,截至7月25日上午10点已经有889人,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
据这些“米粉”P2P投资者提供的小米推广截图显示,小米对注册或投资这些P2P平台的用户给予奖励,比如“米粉”可以得到200经验值、20个金币、小米产品抽奖机会等,有的则显示投入达到某个金额,送电饭煲、手机、笔记本等小米产品,有的甚至直接标明“米粉专享”。
以P2P平台利利金服为例,平台显示,“30000元投180天送一部小米MIX2手机”。“但它在7月12日到期前一天跑路了,我等于30000元买一部小米手机。”王忠对记者表示。
“小米VIP”的任务系统是调动用户活跃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小米用户运营体系的重要一环。它的一端连接“米粉”,为“米粉”推广P2P等广告,另一端则用“挑战周排行”等方式激励用户做任务积累经验值,经验值排名靠前者会得到小米产品、金币等奖励,而金币则可以在小米的金币商城直接购买流量、代金券,甚至一些实物商品。
深圳南山区,小米之家旗舰店
此次P2P爆雷前,王忠一直是做小米VIP任务的深度忠实用户,每周排名基本保持在600名以内。
来自山西的李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被一步步诱导的经历:端午节前,小米应用商店推送给他送100元话费的福利,但点进去是做任务领券,再点击就下载了某P2P平台的APP,介绍说投多少钱。
“它直接推出这种理财产品,我可能不相信。但它说有100元话费可以领,我就点了,后来才知道根本没有100元话费,纯粹是诱导。”李肖说。
“我比较相信小米这个企业,雷军也一直说自己价格公道。”多位“米粉”对记者表示,基于对小米的信任,才投资了这些P2P平台。
现在他们聚集在QQ群里,在微博、贴吧、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不断诉说着自己的遭遇,控诉雷军的“厚道”。
“即使无法律责任,也有道德责任”
7月24日,小米终于对此有所回应。小米方面称,早在6月底,小米内部就接到了用户关于P2P平台风险的投诉,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因此,小米已经全面清查和下架了3000多款金融类APP,并且不再上架新的P2P企业。同时,小米也在尽全力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
小米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远忠律师对记者表示,小米是否有责任关键看小米如何推荐的,还要看小米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如果是虚假宣传就有侵权责任。
北京市大器律师事务所刘玥律师认为,小米是否有责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
他对记者分析:第一,小米是一个广告发布者的角色,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小米对广告主的相关资质、广告内容与形式的合法性具有形式审查义务。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小米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小米将承担一定责任。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