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8-09-1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6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裘雪琼 编辑 张慧 图 尹夕远
17岁的埃塞俄比亚姑娘黑克玛正在接近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人。
置身直径超一米、重量十余斤的实心铁环中央,她或立地翻转,或贴地摇摆,时而松开一手一脚宛如“行走”,时而将一条腿160度向上抵住滚环。
在她身后,练功房的墙上贴着中英双语的醒目标语:“争分夺秒,练好杂技,回报祖国,争得荣誉”。
一年前,黑克玛成为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第14期留学生的一员时,只想着精进技术会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吴桥的招牌的确有这样的魔力,她还没回国,就被埃塞俄比亚国家杂技团“预订”了。
和她同期的35名外国学生,多数揣着类似的想法,他们来自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老挝和坦桑尼亚,年龄多在20岁上下,多数在杂技上小有造诣,才获得了来中国“镀金”的机会。
8月8日,这批身怀吴桥杂技技艺的留学生踏上归途。和之前的13期学员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此可以凭借杂技安身立命,甚至过上优渥的生活。
1
为了最后的毕业演出,黑克玛已经排练了一个多月。
练功房里,塞拉利昂小伙儿手中翻飞着一顶顶草帽;埃塞俄比亚和老挝的女生在软垫上平躺,中国红鼓在她们双脚上轻巧翻跃;另一名老挝姑娘用手夹住一米多长、直径如铅笔的钎子,无论下腰、劈叉还是倒立,钎顶的14个红碟旋始终匀速旋转……
黑克玛则在三个项目中不停切换,除了滚环与吊环,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绸吊。
而刚刚来到中国的26名新留学生,每日重复着跑步、压腿、踢腿、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基本功。
塞拉利昂女孩贝特,一手扶杆,一手扶墙,左腿站立,右腿紧贴墙壁180度向上。这个动作很考验身体柔韧性,她的后背渗出密密的汗,左脚也微微打颤。一个月前,她还只能勉强把腿架在一米多高的栏杆上。
非洲西部国家塞拉立昂本没有杂技,2016年首次选派2名学员来吴桥学艺后,就开始筹办第一所公立杂技学校。最早来进修的塞拉利昂学生要走了吴桥杂技学校的校徽,打算将祖国的杂技学校命名为“吴桥杂技学校塞拉利昂分校”。
而最好的机会仍然是到中国深造。扎着5个蓬松发髻的贝特只有12岁,因舞蹈特长被选中。
坚持抬腿一分多钟后,贝特后背弯曲,左脚向外歪斜。指导老师高玲走过来,将贝特的右腿稍稍放低,蹲下来将她的左脚与墙壁转成90度直角。纠正后,贝特的腰背直起来了,身形流畅美观。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一旦(腿)高了,(动作)就走样子了。既然(做得)不标准,还不如不做。”杂技演员出身的高玲告诉《博客天下》,“基础必须要硬。有了基础,不管练动作还是节目,身体都是绷直的,很好看的。”
吴桥素有“杂技之乡”之称。当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马戏、肚顶、转碟等杂技图案。由此推算,吴桥杂技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
吴桥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沿着运河南下北上表演杂技,逐渐成为当地人的谋生方式。明末清初,吴桥杂技艺人走向世界,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留下足迹。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国家杂技团里几乎一半都是吴桥籍演员。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欧14国,每每接见华侨代表,也总能看到吴桥杂技艺人的身影。
1984年,胡耀邦去江西考察时在吴桥短暂停留,提出“印度有大篷车,吴桥杂技也是大篷车”。当得知吴桥杂技仍靠家族式传承时,他提议:“你们应该办个学校。”
次年,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创立。它是中国第一所专业培养杂技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三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杂技艺术节拿奖无数。
在这里,中国学生6年才能毕业,前3年练基本功,后3年学项目。但留学生交换时间通常只有1年,一入学直接练项目,辅以基础练习。第15期学生有一个多月专门夯实基础,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两名扎着脏辫的肯尼亚新生告诉《博客天下》,“一年太短,我们想尽可能多学技巧。” 他俩一个20岁,一个22岁,在肯尼亚已当了两年杂技演员。他们十分珍惜在吴桥学习的机会,“这里的老师会纠正我们不标准的动作,在我们国家,只是叫我们做成动作而已”。
2
上午9点半,新生获得15分钟休息时间,他们挤在大排练厅门口看舞台上老生排演节目。休息结束,没等到学生的指导老师高玲只好去“抓人”。
“你们说‘Chinese baby good’,Chinese baby 从来不说pain。你们练一会儿就‘pain, pain’,‘no,no’。”她中英文并用,一手指着留学生,一手指向不远处练功的十几名中国学生。他们不过十来岁,有劈叉的,有下腰的,一个倒立的小男孩双臂颤抖、额头沁满汗珠,依然坚持。
在吴桥杂技学校,留学生每天8点踏入练功房,上午练3.5小时,下午练3小时,晚上自由活动。但即便在杂技相对发达的埃塞俄比亚,黑克玛一周也只练3个晚上,每次最多3小时。
黑克玛的指导老师梁俊焕告诉《博客天下》,中国学生早上5点半起床做一个半小时的早课,之后才吃早饭。每天的专业课时间至少5小时,课后还要练功。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每位受访的专业课老师都感叹,中国学生听话、勤奋、遵守课堂纪律。而非洲学生每每集合,必有人迟到,常趿拉着拖鞋就来了;训练时段,还有人不声不响地径直回宿舍休息了。
自2002年起主管留学生教育的常务副校长齐志义告诉《博客天下》,非洲学生虽然“聪明,懒惰,没有时间观念”,但“身体条件都非常好,耐力,弹跳力,爆发力,平衡能力,比中国孩子都要优秀”。
2009级留学生马尼如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柔术演员。到吴桥后,他先学习草帽、手技和单车,老师偶然发现他身体天生柔软,建议他研习柔术。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