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黄渤 :江湖来客

作者:博客天下

2018-09-03·阅读时长18分钟

203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043个字,产生3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何可人 编辑 张慧 图 陈漫

黄渤最近喜欢牡丹。他在自家窗台上种了一排牡丹,每天鼓捣。

这喜欢来得突然,回过神来,黄渤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跟黄磊念叨:“我怎么喜欢牡丹!”

黄磊才不诧异——这明明就是“小渤”的生活常态,他称自己和黄渤都是“过时的人”:“我是左手锅铲,右手拿点什么,小渤呢,喜欢在家里做点小手工,去摘野菜,摆弄花花草草。”黄磊告诉《博客天下》。

这些年,黄渤在银幕里,惟妙惟肖地演着各种人物,票房和演技收获好评;参加综艺真人秀,他把金条藏在鞋帮里,“坏”招频出,以戏谑应对一切;在镜头外,他做手工,玩摄影,摆弄花草,努力保留生活中的寻常趣味。

在底层挣扎的角色与侍弄牡丹的雅士,金条与花草,“坏”与憨……成为黄渤的一体两面。在漫长的未成名岁月里,他的步伐遍布江河湖海,田野大棚,一手攥着生存之累,一手握着生活之趣。

成为演员后,这些都成了黄渤的彩蛋——往镜头前一站,一万个在凡俗生活里挣扎的人是他,一万种真切的市井细节充满他。他演出的困窘、荒诞、执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他的戏谑,不过是挣扎过后,人们想说又说不出的自我消解。

娱乐产业的喧哗繁荣,让黄渤成了少见的那类演员——与世俗贴心贴肺、贯通金字塔两端。黄磊感慨:“这是小渤最可爱的地方。”

一个需要草根显灵的时代,过时,也是入时。黄渤对上了这个时代的脾气。

野生经验

黄渤和闫妮最近聊了一次天。闫妮说:“感觉你现在有北野武的气质。”

北野武,这个最不正经的文青,也是最会演戏的导演之一,在艺能界竭力搞笑,在黑色电影中出演悲情流氓,现实中却心思细腻,内心藏得住温柔。这样的人生反差,闫妮觉得黄渤身上也有。

成名后,他常常一进屋,就被众人起身让座。人群中的拘谨、恭敬,让他恨不得“扭头就出去”。他说“我这屁股也没那么大,需要让那么多座儿吗”。

这是一种很妙的情感:自嘲,无奈。这是属于黄渤的独特气质,多半拜早年“在路上”的生活所赐。

年幼时,黄渤在学校成绩垫底还调皮,没少被找家长,唱歌成为他唯一获得尊严的事;少年时,他从青岛出走,成了游走四方的流浪歌手。城乡社会以最真实的面貌在他面前打开,构成他认识世界的底色。

在《极限挑战》里,黄磊觉得他“有中国式的(聪明),每次都在鞋帮里、裤腰带里放着东西,这个就是他的‘坏’招,这就一开始混江湖的状态。”

但这样的状态,才是黄渤的快活。

在云南,他能跨上一个胡子拉碴的傣族男人的摩托,在版纳市区里驰骋两个小时,吹迎面而来的热带晚风。吃着傣味烧烤,喝一坛当地人自酿的土酒,学傣族话,划傣族拳,行傣族酒令,吆五喝六,无比畅快。

去重庆,他在长江大桥下一片美丽的鹅卵石滩上,一颗横心一条泳裤,买一个漂流包,交50元年费,成了重庆长江游泳队正式队员。游泳队的人来自各行各业,黄渤聊得欢快,每天几十个人一起下水,从长江大桥一直漂流到朝天门码头,和急流搏斗,他兴奋地想叫。

“我本身的生活跟积累里头,其实顶端的东西并不是太多。”黄渤对《博客天下》说。他真正熟悉和感兴趣的,是手机外放音箱里各色声音、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背井离乡去打工的孩子、在镇上骑着摩托车无所事事的青年……

一个写字楼里的西装白领和一个在桥下修摩托车的青年,黄渤觉得后者更生动。“你不觉得最丰富,最有生命力,最有活力的其实就是这个地方?”

种种生活和生命的细节,成就了他表演时的丰满和扎实。

黄渤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边江对《博客天下》回忆,第一次见黄渤,他顶着一头亚麻色长发,边江心想,“这人长得……他来考电影学院?”特长表演时,有人念诗,有人翩翩起舞,黄渤一段霹雳舞“一下就被把很多人都给镇住了”。

考入表演配音班后,黄渤年纪最大,担任班长。常带着同学们翻角落、倒垃圾桶,寻找表演道具。边江觉得“渤哥”特别善于观察生活,“什么都会,又喜欢钻研”,路上捡到根木头棍子,被他鼓捣两下,就是一把枪,或是一根拐。

黑色西服、

白色衬衫 The Kooples

同班的孙雷也告诉《博客天下》,黄渤大学的时候“就喜欢鼓秋事儿”。他给同学们做鱼翅捞饭,用香菇假装鲍鱼,美味足以乱真。他做的炸酱面,孙雷回味至今。

毕业后,黄渤带着大家接录彩铃的活。舍不得租专业的录音棚,在边江租的房子里,黄渤找来四根粗木棍,四面裹上军用大棉被,顶上再捂上一床棉被,里面支上简易麦克风,一个简易的录音棚就搭好了,录出来的声音干净,效果好。

那个夏天,黄渤和同学钻进这密不透风的“棚”里,顶着一身臭汗,喜气洋洋地念着:“我祝您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星高照、四喜发财”。

好友王迅羡慕黄渤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时间将它们沉淀为一个好演员的底蕴,“他看得多,又是一个聪明人,他有机会模仿和记忆。他把这些东西都存在他的表演银行里边,这些东西也不断地自我发酵。”

与人间烟火厮混久了,黄渤的身上有种无法抹去的朴实。2006年拍电影《一诺千金》时,黄渤顶着一头乱蓬蓬的长发,穿着一身灰扑扑的迷彩制服,拄了根木棍,站在荒草中。现场的真民工羡慕地问他:“你是从哪个工地被挑来的?挺好,拍戏这活不累!好差使让你碰上了!”

和黄渤熟络起来后,闫妮发现,黄渤和自己一样,有过各地走穴表演的经历,是“很有生活根基的人”。

那种“根基”,源自他们都唱过上万人的场子,也站过观众寥寥的舞台。观众的多寡远近,决定了他们的表演分寸。他们需要和台下的观众同呼吸,在恰当的节点上抛笑料,早一拍或晚一拍,台下的欢呼和笑都不能尽兴……这种锻炼,成了一种野生经验。

1994年,黄渤来北京追梦,在王府饭店地下二层的酒廊唱歌。他诧异地发现,这里的歌手不需要搞热气氛,也不需要事先编排串词,“全是艺术家”。黄渤那些源自底层百姓的热闹招式,反而成了吸引观众的灵丹妙药。

还没来得及在“艺术家”的氛围中锤炼成知名歌手,演员的身份先让他家喻户晓。观众和导演都爱他,因为他演活了那些带着七分朴实三分精明的小人物。

2009年,黄渤因电影《斗牛》获得金马奖。庆功宴上,侯孝贤攀着黄渤的肩说:“以后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赚的钱还是要赚,但千万别丢了这份质朴。”

管虎也对初入演艺圈的黄渤说过类似的话:你千万别出去拍那些烂电视剧,你身上就那么点值钱的东西——就是你的真挚和你的朴实。

无法任性

也会有某个瞬间,看透和厌烦的情绪从黄渤心里跳出来。

他会忽然自问:你是出名好啊,还是不出名好?是No.1好,还是差不多就行?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黄渤:江湖来客

一手攥着生存之累,一手握着生活之趣

28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