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张玉宁和父亲的足球合约

作者:博客天下

2018-09-03·阅读时长8分钟

36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7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秋池

张玉宁和父亲张全成隔着一个座位,坐在球场的看台上。两人穿得西装革履,表情严肃,面对镜头,有点拘束。

记者先把问题抛给了张玉宁,“迄今为止,你最引以为豪的进球是哪一个?”

他想了想,是2016年6月那场国足对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比赛。那是张玉宁在国足的首秀,表现堪称完美,进了两个球,还有一次助攻,他成了国足史上最年轻的首秀进球球员。“两个都是头球,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吧。”他笑着说。

张全成听得嘴角翘起,微笑是很克制的弧度。

他很少表扬张玉宁,尽管儿子是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作品。他严苛地塑造了张玉宁的职业生涯,踢不踢、怎么踢、在哪儿踢,都是张全成的决定,“我给他(张玉宁)的选择比较少,培养是有框架的,要在框架里来一步一步来,我总是扮演那个坏人的角色,就是给他挖坑,让他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我同意。”张玉宁在旁边轻轻插嘴。

某种意义上,张全成的霸权主义风格成就了张玉宁,但是当运动员的强大自我开始萌芽,这种关系也变成了控制与反控制的角力。张玉宁18岁时接受采访说:“在18岁到21岁之间,我们的思维方式限制了我们,因为我们太受我们家长的控制,这时候需要完全独立……只有他们(父母)把我放弃了,我才能得到另一种我想要的东西。”

就像大多数的父子关系一样,这场角力的结果可以预见:所有的儿子都会长大,所有的父亲都会老去,力量此消彼长,迎来一个令人欣喜而又伤感的换位。采访当天,21岁的张玉宁用发胶精心打理了发型,47岁的张全成把灰白的头发全部染黑,他们站在一起拍了很多照片,张玉宁把合影发到了微博上,说:“第一次发现我们同框像兄弟一样。”

也许,那更符合他理想中的父子关系。

“想踢球只能这样”

关于张玉宁父子,网上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2002年在韩国光州的世界杯赛场上,国足对阵哥斯达黎加队。看台上,年轻的张全成举着五星红旗,比出V字胜利姿势,旁边是小小的张玉宁,戴着“中国队加油”的红色头巾,父亲一脸笑容,儿子一脸懵懂。

彼时,5岁的张玉宁并不能理解现场的山呼海啸,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全部人生都与足球有关。很多年之后他回忆那场比赛,只记得所有人脸上都是红色的,贴满了红色的五角星。

那是国足的巅峰时刻,有史以来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全中国的球迷都为之欢欣鼓舞。然而,梦想实现之后,是残酷的现实差距:国足小组赛三战皆负,没有进球,草草收场。

国足后来的故事,人们都知道了,他们成了中国最安全的调侃对象,但当时的张全成一心一意要带着儿子献身这项事业。他的想法是:“五岁半的小孩已经有意识了,我带他去看世界杯,就是要刺激他,让他从爱好变成向职业球员发展。”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黄渤:江湖来客

一手攥着生存之累,一手握着生活之趣

28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