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寻访“彩妆重绘”的四川安岳大佛

作者:张星云

2018-08-30·阅读时长11分钟

24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19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摄影师袁蓉荪,他12年里数十次前往四川省安岳县拍摄石窟


一场网络风波

从地图上看,安岳县县城到事发佛像所在云光村直线距离也就20公里,但我们花了两个小时才到。由国道转县道,再到寨道,山路崎岖,而沿途穿梭其间的大卡车早把路面压得坑洼不平。另外,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路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峰门寺或摩崖造像的路标和指示牌,要不是当地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路给我们指路,估计连司机都找不到这里。

我们到时,当地文物管理员杨国玉已经牵着5岁的孙子站在路边等我们。

杨国玉今年55岁,她就是当地农民。2011年,上一任安岳县文物局局长傅成金来峰门寺摩崖造像安装红外线报警器时遇到了种地的杨国玉。“我家离这佛像最近,所以他们选择了我。说让我当文管员,但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文管员。当时他们来到我们家里,说给我点钱。那时候给得少,每个月100块,现在是每个月500块。”杨国玉对记者回忆说,就是从那时起,她被聘为安岳县峰门寺摩崖造像文物管理员。

她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上网,因此她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看管的佛像最近在网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

杨国玉带着我们向路旁的山上爬,穿过一片柠檬树林,到半山腰时,她突然向左拐,沿着山腰上的绝壁小路继续走。经过一个写着“文物界”的水泥界碑,再往前走几十米,就看到了一座木棚瓦房,棚里便是那座网上爆红的峰门寺南宋摩崖造像。

巨大的石窟里,身高5米的佛像立于仰莲台上,头后有圆形头光,左手平放在胸前,右手结印在左手之上,双手都被重修过。而佛像全身则被彩色油漆重绘成了四种颜色,其中外衣是红色,里面的长袍是蓝色,左臂上的牵衣襟是黄色,而佛身皮肤是粉色,头光则由红蓝黄紫组成。木棚横梁上挂满红绸,佛像前方摆着简易的香烛台。

杨国玉告诉我,她平时主要干农活,自己种红薯、玉米。有空的时候,她会到这个山上来巡视一下,没事的时候她就在家听红外线监控警报。文物局把红外线监控安在造像木棚的房梁上,如果有人走近木棚这个区域,她家里的警报就会响。这里没有游客。只是每月初一和十五,山顶的峰门寺有庙会,会有十来位香客下到佛像这里烧香。过年的时候,来烧香的人会多一点。

1995年,正是这座峰门寺的守庙老人刘财权找人用油漆重新涂了庙里的塑像,又带着工匠下到山腰重涂了那尊南宋摩崖造像。峰门寺的会首告知,3年前,守庙老人刘财权去世了,他曾经常年守庙住的房间不再住人,香客们换上了新床单和被褥,意在让菩萨累了的时候过来睡觉休息。

谁都没有想到,那次重绘,却在23年后造成了一场网络事件。


1993年还未重绘的峰门寺摩崖造像(刘长久 摄)



被“彩妆重绘”后的峰门寺摩崖造像(袁蓉荪 摄)


8月4日,一条关于四川安岳县峰门寺南宋摩崖造像被重绘的微博,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那条微博中,一张90年代画册上的本色峰门寺摩崖造像图片与一张被重绘后用手机拍摄的佛像照片并置,重绘后佛像身上的红蓝黄粉显得格外刺眼。

网民先以为佛像是被当地文物局新近涂绘,于是纷纷谴责文物局。随后安岳县文物局在微博上发表公告回应,称此重绘为23年前民间自发行为所致,时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知晓情况后到达现场并制止了进一步涂绘。几天后四川省文物局也发出公告表示,包括净慧岩、玄妙观、庵堂寺、千佛寨等13处造像,均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被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妆彩重塑”,被当地文物部门制止后再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

尽管地方有关部门做出回应,但网民的质疑依然没有停止。一场关于地方文物保护、佛像修复、民间审美等问题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当地文物局也依然笼罩在压力之下。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03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产生活策略

L型经济的资产配置

1054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