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18-08-30·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38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762年的俄罗斯经历了巨大但短暂的动荡:伊丽莎白女皇在1月5日病逝,彼得三世上位,迅速与交战中的普鲁士达成和解;而刚过半年,彼得就被推翻,妻子叶卡捷琳娜受到狂热的近卫军将士支持,成为新的女沙皇。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各种政变,而以皇后废黜皇帝夫君以自代,并得到多数臣民拥戴,怕也极少。有些像彼得大帝与康熙皇帝,这位俄国女皇与乾隆帝也有约30年同时在位,分别统治着两个相邻大国。今天重读当时的一些政府文书,透过沟通交流和打嘴仗研究两国关系,进而研究清朝君臣的外交理路与话语模式,也有点意思。
时值乾隆二十七年(1762)。前此数年间,清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战拼杀,先后平定准噶尔与南疆叛乱,收复西域,开疆数千里,西亚布鲁特、哈萨克、巴达克山、安集延等部进贡称藩,国家达到鼎盛的峰巅,大清君臣也是自信心爆棚。一史馆原馆长邹爱莲写过一篇谈“元旦开笔”的文章,清帝选择在元旦子夜秘密写下心愿,对新年度的期望包含其中,除了风调雨顺之类吉词,关键字句多有不同;而自这一年始,弘历的元旦开笔再无变化,透露出他由积极进取走向傲娇与停滞。而沙俄军队经过彼得大帝改革后已是脱胎换骨,不断发动对邻国的战争,国土面积扩大,综合国力一直在提升,虽然还未将扩张重点转向东方,但在对华交往中已是要求渐多。大国之间的碰撞发生了,首先是外交语言的冲突,涉及到的话题如逃人舍楞、阿睦尔撒纳的尸体、边界木桩、贸易商队、互派使节……总之,几乎没有一件事能达成共识。
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际,派往中国的信使克罗波托夫尚未启程。克某本来是要通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与彼得三世继位,希望两国能互派使团,并带去俄枢密院致理藩院的专函,岂知世情翻覆,仅几个月又换了一位新女皇。叶二世显然很重视与清朝的关系,给信使下达了新指令,并决定下一步派遣宫廷侍从切尔内舍夫伯爵为正使。此时两国在恰克图举行的边界会议已陷入僵局,俄方拒不撤除越界设立的木桩,而清方将一批遣返的逃民在边界当众处死,也引起强烈反应。两位国君各以自己的方式助长双边摩擦:叶卡捷琳娜下令公文中遇有清帝称号,不许像以往那样抬头另起一行;弘历听说俄方在恰克图苛收重税、内地商人多不愿前往,已打算关闭这一口岸。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