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长恨歌链条:想不做大都不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6分钟

73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6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廖素冰)


( 电影剧版《长恨歌》剧照 )

投资了将近2000万元的26集电视连续剧《长恨歌》马上就要拍摄完毕,曾导演了《玉观音》的丁黑忙碌而又兴奋,照目前情况看,按计划2005年夏天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基本可以肯定。与此同时,由同几家投资方共同投资制作的电影《长恨歌》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香港导演关锦鹏似乎忙得连接触媒体的时间都没有了。2004年底,似乎是为了给拍摄中的电影电视剧推波助澜,制作方之一的上海海润影视公司召开了一次发布会,宣布电视剧《长恨歌》的漫画版也投入了制作。至此,连同2003年4月份由上海话剧中心制作演出的话剧《长恨歌》,以女作家王安忆的经典小说作品《长恨歌》为底本,演绎而成的几种艺术样式给人一种集体呈现的绚烂感。

此前各种选角事件和导演的选择问题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关锦鹏、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张叔平、丁黑等名字让许多媒体兴奋,“上海风情”的概念更是引得观众期待。从一开始,有丰富操作经验的5家投资制作方:上海海润影视、上海电影集团、香港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文新报业集团、上海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有限公司已经做好了预热。基于5家公司的强大背景和小说《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力,用总制片人贺子壮的话说是“想不做大都不行”。

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长恨歌》以文字细密精微、意蕴深邃和浓重的女性色彩见长,小说人物王绮瑶从少女到50多岁的一生展示了上海社会的变迁,她身上的风情韵味也正代表了上海迷倒众生的风情。正是这种日常上海的精致和精细绵密的上海女性心理,使得把一部小说搬上舞台和屏幕变得分外困难,这和张爱玲的小说遭遇类似。因此在转化成其他样式时,各人对《长恨歌》的理解有所不同。王安忆在文章《上海是一部喜剧》里说出了对喜剧上海的观察,“滑稽的人生里,也是含有世事的苍茫,但绝不因此而凄凉下来,而是热心热肺热肚肠”。关锦鹏在回答媒体拍摄电影的缘由时说:“那个时代的上海,你可以说它是纸醉金迷,但是那种美学上的取向和当时的生活质感,却是非常的迷人。但逝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他要抓一种风情,也许这种风情是关锦鹏式的、香港式的。丁黑则是沿袭一贯的写实风格,从日常生活中见韵致和幽默。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3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13亿人未富先老

34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