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9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林鹤)
( 1. 广场俯瞰 Kiasma 博物馆,街对面是议院大厦
)
曾经认真查阅过芬兰的资料,为着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为什么这个北地小国竟会孕育出了沙里能和阿尔托这样的建筑大师?其实这也正是我自己的疑惑。晚至1858年,芬兰语才第一次在当地的中学课堂里正式讲授,在那之前,芬兰的上中层人士们却一直是用瑞典话和俄国话吵得头昏。……可是后来那儿的现代建筑却有了自己强烈的本土特征。
据说,芬兰艺术的很大一剂养分是汲取自这里的美丽风光。蓊蓊郁郁的无边森林覆盖着全部疆土,其间惟一的一种休止符是蜿蜒多变的水系。连绵千里大小不一的湖泊在绿色的托底上镶嵌着,是斑驳而璀璨的点睛处:想当年阿尔托设计出了阿米巴花瓶,当真是直接取材于地形轮廓的鸟瞰图。从此,所谓的有机设计,也就一直和芬兰有点儿瓜葛。
也许恰是由于芬兰直接跨越了帝国时代,从自然村落的生活一步就连接上了城市化的潮流,这里才不比欧洲的文明成熟国家,并不会在艺术风格上受制于古典法则,因此留给了现代主义一张好白纸。这小国的摩登早有一例:1900年的时候,芬兰就成立了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它的国家美术馆里算一个分部。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3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