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学叶蓓

女同学叶蓓

作者:黑麦

2017-09-30·阅读时长8分钟

75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20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歌手叶蓓


还有谁会对着你轻轻说出春夏秋冬花开花落?8月末,北京的蝉在树上叫得正欢,叶蓓的新歌《红蜻蜓》悄然浮现在网上,她唱的是晚霞中的红蜻蜓,久违歌声依旧带着浓浓的青春味道。记得叶蓓上一次唱歌,还是和杨宗纬,是为某个电视剧唱了小柯的《我们好像在哪见过》;再上一张专辑距今,大概有10年之久了。

“当风筝飞过城市,你举着那枝花在等谁,那天夕阳落下的模样,你始终没对我说,当你离开这城市,正是电影散场天黑了,你离开了这个海洋,只留给我蓝色回声。”这是叶蓓唱过的一首歌,一首写给旧日的城市歌谣,歌词所描绘的是一场失约的场景,两个人,形象模糊,像是两个影子,指向的似乎是拥挤的城市所包裹的内心虚无。在那个年代,这种歌,这种忧伤,是一种安慰剂,也是青春的现实。叶蓓是喜欢蓝色的,这首《回声》她喜欢的天空颜色,划过漫长深夜的忧伤,《回声》是一个画面,在稀疏的高楼间,一只孤鸟飞过黑夜上空的明月。如果说青春总在多年后有些回响,那回声便是叶蓓。

90年代初的中国音乐学院,叶蓓是出了名的会勤工俭学,那会儿她在酒店弹奏钢琴,还给同学介绍工作。偶然间,她在《北京晚报》中缝看到了一条歌手招募广告,于是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歌舞厅之后,北京那时出现了新的夜场。莱特曼(Nightman)、JJ、东方壹号、Nasa是当年最时髦的消费场所,巨大的屏幕、投影、英国DJ、千人舞池、升降的舞台、聒噪的人群,形成与场外的90年代北京完全不同的娱乐气场。每天晚上,叶蓓都在那里唱歌,唱孟庭苇、邓丽君、王靖雯,那会儿的她不觉得夜店很社会,她不关注那些,也看不到醉醺醺的人,尽管那个时候她已经拥有了一台大哥大(手机)和专职司机。

很多人都曾经是那些夜晚的驻唱歌手,周迅、胡东等常常在西坝河附近莱特曼酒吧唱歌。1995年的某个晚上,高晓松这个“先富裕起来的音乐人”和谢东、郑钧,出现在了“百灵”,他偶然听到了叶蓓的歌声,觉得有些惊讶,不一会儿场地的音乐总监找到叶蓓,说高晓松想认识她,叶蓓问他高晓松是谁,总监回答,就是写《同桌的你》的那人。


2012年11月16日,叶蓓在高晓松(右)作品全国巡回演唱会上


那会儿,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1,1983~1993》在市场上一碟难求,人们都是冲着《同桌的你》买的这盘磁带,很多人几乎只听过里面的《同桌的你》,甚至不记得艾敬、井冈山、郁东、沈庆这些人的名字。

高晓松向叶蓓要了电话,说要找她录个Demo,小样。叶蓓问他什么是小样儿,高想了一会儿回答,给大明星学唱的。叶蓓追问,都谁是大明星啊?高晓松说了一大串名字,叶蓓清楚地记得,有“老狼”,一个唱火了《同桌的你》的长发青年。

过了一个月,宿管大妈喊叶蓓接电话,来电话的是高晓松。几天后,叶蓓顶着雪,公交车倒地铁来到了约定好的阜成门中国银行,她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狼哥。那会儿,老狼刚刚在春晚唱了《同桌的你》,“粉丝”无数,在银行排队的人认出了他,挤过来索要签名,还不时地问:“是郭峰吧?”老狼点着头,“是郭峰,是郭峰”。长长的头发盖住了他几乎乐疯了的脸。“他好像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明星。”叶蓓说。

高晓松不会写谱子,小柯就抱着吉他弹唱一遍,那晚在小柯的家里,他们录了四首歌,分别是《青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回声》和《B小调雨后》。小样录完了,叶蓓也总惦记着之后的事,过了几周,有同学鼓励她给高晓松打个电话问问什么情况了,等她鼓足勇气的时候,发现已经找不到高晓松的联系方式了,又过了一阵,叶蓓就淡忘了。

直到一年都过去了,叶蓓在一次旅途中偶然接到了高晓松的电话。那会儿,高晓松本来想找个“腕儿”来唱这几首歌,但是一线女歌手没一个让他满意的,或许正是叶蓓那种青涩的、不带过多修饰的声音,最终让他打来了电话。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19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康巴

汉藏边地的野性、风情与壮丽

52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