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8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步冲)
“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这段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借方证大师教训令狐冲之口,对内功做出的阐释,使得所有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再次确定了少林在“内功修为”的宗师地位。近日许多“武迷”也对少林把《易筋经》公布在网络上的消息欢呼雀跃。不过早在民国初年,武术史家徐震和唐豪在《国技论略》和《少林武当考》中就指出,《易筋经》与佛教哲学毫无关系,因为它的练功方法中有“配合阴阳”一法:“其阳衰者”,“宜用童子少妇,依法揉之”,显然走的是道家路子。
道教文化是金庸乃至所有新派武侠小说中许多武学内功的灵感源泉,这一点已经被各路考据癖证明得差不多了。东晋葛洪《神仙传》中有“茅父以杖击茅君,杖将触茅君身,突在空中摧折成数十段,飞扬而出,犹如箭射弩喷,中壁穿柱,壁柱俱陷”。这样的情节,所以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中就写道:“他忽然觉得脸上被人重击了一拳,眼前阵阵发黑,向脸上摸去,是一粒水滴。”“金庸在作品中对《九阴真经》内容的零星描述,其灵感很可能来自清代嘉庆年间道教西派创始人李涵虚的道书《圆峤内篇》,而《射雕英雄传》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出处在于道教咸丰年间形成的东西南北中五派的局面。”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喜好钻研武侠影片和道家文化的徐皓峰说,“不仅如此,与《九阴真经》有连带关系的《玉女心经》,道教典籍里也有一本同名的书,只不过那本书的内容是教导女子‘双修’的技巧,和小说中《玉女心经》的清心寡欲宗旨实在南辕北辙。此外,《笑傲江湖》中的‘欲练葵花宝典,必挥刀自宫’的说法,也可以看作是对道家主张清心寡欲的一种戏剧夸张。这种极端倾向古已有之,在历史上曾危害不浅,道教门中挥刀自宫的大人物可以数出几个,甚至包括《太极英雄传》中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也可以算做是东方不败的原形。”
在徐皓峰看来,最能形象地表达武功与道家修炼关系的影视作品,就是美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从道家哲学的角度看,这根本不是一部讲述江湖险恶、人生无常的作品。李慕白之所以下山,是因为他练功遇到了瓶颈,静坐时到达了‘一片死寂,没有光’的境界。按照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里‘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的理论,李慕白只有找异性修炼伙伴来匹配阴阳,方能焕发生机,成就仙道。这个人选不是杨紫琼扮演的俞秀莲,而是章子怡扮演的玉蛟龙,所以玉蛟龙可以不客气地问李慕白:‘你到底是要剑还是要我。’影片中周润发以点其眉心的动作宣告收玉蛟龙于门下,这个在道家修炼的传统里叫做‘点玄关’,正是武当剑门授徒的仪式。根据清代四川道教宗师黄元吉流传下来的《乐育堂语录》,能使天人合一的方法是‘感而遂通’,而感应交融之处在‘玄关一窍’。后来一些自称乐育堂弟子的人,认定玄关在两眉之间,这个说法也逐渐被修习武当各门武功的人所接受。”周润发饱受媒体诟病的“西洋击剑法”也比较符合真实的中国传统,其他香港、内地的武侠电影里的剑法则是满天花雨,画圈子,其实是以刀法来使剑。依据民国时代编辑的《武当剑法》,我们可以发现它就是以直刺为主要招式。青冥剑上的花纹也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黑夜中以眼修道。武当剑有内炼外炼之说,外炼就是那一刺,内炼则以剑修道,方法是“日月奔,以通过眼睛吸收太阳月亮的能量”。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