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谁点燃了数码相机的摩尔定律变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0·阅读时长3分钟

5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麻省理工学院下属的《技术观察者》杂志不久前注意到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全球手机和数码相机设计界也在沿袭着摩尔定律,这个信息时代的第一诅咒,只不过比传统摩尔定律规范半导体技术更新频率更快了,每9个月就要升级一次”。实际上,第一个提出这问题的并不是《技术观察者》杂志,而是一个叫高桥的日本人,他曾经是索尼的传感器工程师,正是他所在的研发团队第一个制造出了CCD,也就是目前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的核心感光元件电荷耦合器。

从2001年开始当数码相机和可拍照手机彻底民用化起,像素数字一夜之间成为了数码相机新衡量标准,就如同游戏迷追逐CPU频率一样,数码相机的像素问题也渐渐成为了数码时代的追逐标准。2002年流行300万像素,2003年400万,2004年500万,这个数字正在疯狂的增长着,目前民用级别的数码相机普遍都达到了500万以上,不乏700万和800万像素的超前机型。但是这场技术升级战却并没有中止的迹象,尽管对于一般民用级别数码相机而言,500万像素已经可以拍摄出杂志大小的照片了,但是似乎全球数码摄影的痴男怨女们并不满足。

《个人电脑》的约翰·德沃尔夏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今日数码相机对于像素的争夺,就如同昔日AMD与英特尔对CPU频率标注方法的口水战一样,只不过CPU这类半导体都被美国厂商控制着,而数码相机的核心CCD,则都是日本厂商的内部战争。”实际上,数码相机的像素争夺背后恰恰是以索尼、佳能和富士三家为主的争夺战,索尼凭借普遍被使用的CCD技术,佳能则非常看重平时被用在廉价机型上的CMOS,即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相比富士要吃亏得多。虽然其SPUER-CCD并没有采用常规正方形二极管,而是使用了一种八边形的二极管,像素是以蜂窝状形式排列,一块240万像素的SUPER CCD可以媲美430万像素的CCD画面。按照约翰·德沃尔夏克的说法,“富士就如同芯片领域的AMD一样,像素表面上看数字低,性能却并不差,可惜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以至于2月底在奥兰多市举行的国际摄影市场联合会年度大展(简称PMA大展)上,影像技术论坛中无数人抱怨消费者对于像素的盲目热情,有再一次加速摩尔定律变种的可能。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利率化生存?

房贷调息震荡之后

3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