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以身试药:癌症患者的“绝地求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0·阅读时长17分钟

38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78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当地时间3月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为纪念国际妇女节,世卫组织当天发起全新的全球应对乳腺癌倡议,预计到2040年,每年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2.5%,将挽救250万人的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

治疗乳腺癌也并非易事,临床试验是抗癌药上市前的最后一关,需要一批批癌症患者以身试药。对许多晚期患者而言,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有人因此成为幸运儿,更多人则因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不得不退出,他们要继续寻找新的药物,但在层层的审批程序下,新的机会并不容易及时获得。



2010年4月4日,美国马里兰州大笑瑜伽课堂的癌症患者群体。这种瑜伽被大家认为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病痛


肿瘤消失了

“你来太晚了!”医生的口吻已经说明了一切,但韩靖哲仍不愿朝最坏的方面设想。医生给了一张条子,让她留下电话号码,医生说要马上住院准备手术,但床位得等消息。她一眼就看到了上面的“CA”字样,学外语的她明白,这是“cancer”的缩写,就是癌症。

“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每一个被癌症找上的人在得知不幸时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发问,有时问医生,有时只能问自己。韩靖哲平时很少生病,性格开朗乐观,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家里的煤气罐,她一口气能扛上五楼。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得癌症。

日期、天气、出门去医院的时间、坐的公交线路……确诊的这一天以极其精确的形式留在了韩靖哲的生命记忆里。2003年8月8日,周五,那天立秋,下着小雨,很凉快,她一个人起了个大早,5点多钟就出了门,坐108路从亚运村到了协和医院。医院6点半开始挂号,韩靖哲到的时候队伍已经绕着圈排了很长,她没挂到号,好在一个熟识的医生中午替她加了一个号。医生一看片子就知道情况十分严重,但他没有立即将病情和盘托出。

后来韩靖哲知道,自己是乳腺癌晚期,肿瘤有7cm×7cm,鸡蛋那么大。那时,59岁的她正式退休才两年,天伦之乐的生活刚刚开始,“癌症”这个恐怖的字眼不由分说地飘入她的生活,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咒语。

发现身体异样是在2003年5月,北京城因“非典”引发的恐慌仍未散去,韩靖哲不敢随便出门。5月到8月期间,癌细胞正在她体内不断分裂、再生,她毫无察觉。1992年,她在单位体检时被查出子宫肌瘤,为防止恶变摘除了子宫,她觉得身体的异样可能是手术的后遗症,从没想过任何与肿瘤有关的字眼。对她来说,肿瘤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事实上,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200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138万,46万女性因此死亡。在中国,乳腺癌也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早期乳腺癌经过得当的治疗可以抑制乃至治愈,但韩靖哲这样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会大打折扣。

不过,在影像图里,她的肿瘤如今已消失不见,只有肿瘤曾经肆虐的地方仍残留着阴影。在医生看来,这是个不小的奇迹,源于她一次亲身试药的经历。2007年,韩靖哲加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称“医科院肿瘤医院”)的一个临床试验组,使用上代号为“HKI-272”的抗肿瘤新药。这是惠氏公司研发的一种靶向药,主要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凶险的类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每年有16.9万名患者被新确诊为乳腺癌,其中,20%~30%的人群罹患的便是HER2阳性乳腺癌。

“HKI-272”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I期试验,医科院肿瘤医院作为中方临床研究机构之一参与了这一项目,十几名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从该院入组,其中就包括韩靖哲。她所在的第二组使用的是赫赛汀(当时已经上市的靶向药)与“HKI-272”的联合治疗方案,以验证后者的辅助治疗效果。


2011年9月21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某医院,医生正与一名即将接受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谈话,她是一名乳腺癌护士领航员,职责为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服药两个周期后,大部分患者肿瘤得到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约80%的患者肿瘤缩小。现在十余年过去,当初同组的数名患者仍在组用药,而同期入组的国外其他患者或离世,或因耐性出组,试验组早已不复存在。这个结果甚至引起了研发药企的关注,他们不相信中国还有患者仍在生存,特意派人来稽查数据,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确很好地活了下来。

其实,韩靖哲也曾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确诊后,她转到了医科院肿瘤医院,由于肿瘤太大不宜马上手术,她只能先住院化疗。化疗药物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异常强烈,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她一个人扛了过来。那时老伴还没退休,儿子儿媳工作也忙,家人请假来陪她,来了两次就被她轰回去了,大家工作压力大,请假又扣工资又扣奖金,老太太觉得犯不着为自己耽搁。1944出生的她经历了1949年后的一场场政治运动,风风雨雨,上山下乡,再艰苦的日子都过来了,她觉得自己扛得住。肿瘤医院里,人们会看到老太太一个人举着输液瓶去食堂打饭,化疗之后纵使没胃口,她也会强忍着咽下饭菜。韩靖哲告诉我,和肿瘤斗争不仅需要医药,更需要营养和意志。

化疗了两个多月,肿瘤缩小,具备了手术条件。趁着手术还没开始,韩靖哲还把搬家的事给办了,她亲自去建材市场选购装修材料,一个人去监工,家中行李也是她一包包装好,一拖到新家客厅,包裹还未拆开,她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很顺利,肿瘤被切除,为了扫除残余的癌细胞,术后又进行了放疗,韩靖哲的病情稳定下来。这时她才知道,老伴在她确诊后不久也被查出恶性基底细胞癌,为了让她专心治疗,向她隐瞒了病情。两位老人都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考上大学没多久碰上“文革”,在学校待了九年才毕业分配,做翻译出身的他们平时聚少离多,退休以后原本想能在一起安度晚年,不料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一台手术完毕,另一台手术开始,恶性基底细胞癌偏良性,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低,老伴的手术很顺利,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韩靖哲没太多奢求,只盼望能多抱几年孙子,多陪陪家人。

然而,癌细胞没有就此罢休。一年半后,2005年第三次复查时,韩靖哲的肿瘤被发现转移至肺部,给韩家又一次重击。对癌症患者而言,最可怕的情况莫过于发生转移,这意味着癌细胞再次挣脱人类医学手段的控制,以更加凶狠的态势向人体发动攻击。化疗、手术、放疗,人类目前针对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都宣告无效。面对再度袭来的癌细胞,留给她的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800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