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作者:苗千

2017-09-22·阅读时长5分钟

10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3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国物理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左)与美国科学家戴维·维恩兰德

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允许液态水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地球可以接收到太阳的照射,在地球内部有频繁运动,在表面又有大气层的保护。而在太空中缺少了这些必要条件,温度自然也就极低。根据物理学定律,绝对零度为零下273.15摄氏度(或者也可以记为0开尔文),这是一种在理论上无法达到的状态。即使是在看似空无一物的太空中的温度也要高于绝对零度,弥漫在宇宙中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让太空中的平均温度达到了2.725开尔文。那么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在哪里?要达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度,需要精心设计,人类曾在地球表面的实验室中创造出已知的宇宙中的最低温度,而更低的温度,可能即将出现在地球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中,这也标志着人类探索物质本质的又一个进步。

人们常见的物质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实际上,在一些极端条件下,物质还会呈现出更多奇特的状态。例如,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某些特定的原子就会呈现出一种在量子力学的描述中,更接近于“波”的状态。在20世纪20年代,印度物理学家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和爱因斯坦做出预测,玻色子原子(遵守玻色统计,可以有多个原子处于同样能量状态的原子)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状态下,会呈现出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这种理想中的物质状态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e)。在这种状态下,理论上玻色子原子因为处于极低的能量态,它们的波函数发生重合,从而可能展现出一种“宏观的量子态”——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两个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物质在一起,它们并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会像波一样发生干涉。

文章作者

苗千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39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新租房时代

年轻 梦想 自由

544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