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麦
2017-09-21·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2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害羞的女孩
很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人印象中都有这么一段唱词:“自从在相思河畔见了你,就像那春风吹进心窝里,我要轻轻地告诉你,不要把我忘记……”这是1962年问世的一首台湾老歌,曾经被凤飞飞、陈淑桦、蔡琴、陈百强等众多歌手演绎,但是人们似乎更熟悉的声音则是来自张蔷,这首歌来自她1985年初发行的一张名为《假如》的专辑。
80年代初期,邓丽君、刘文正、张帝的音乐风潮刚刚刮过,这些曾经一度被批判,“只敢在家里偷着听”的音乐开始被社会大众所接纳,人们开始正视这种现代的情感表达。1980年,“立体声”逐渐成为一种音乐标志,那时候中国家庭的录音机数量开始多过收音机,常见一些穿着喇叭裤戴着墨镜的年轻人肩扛着录音机从胡同里招摇过市,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批流行音乐接纳者,他们在歌曲里为自己的青春寻找答案。那个时候的张蔷还是北京市海淀区205中学的学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听流行歌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张蔷出生在北京的音乐家庭,母亲是中国电影乐团的小提琴手,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便开始学习拉琴,小时候的她很难投入,练起琴来也是断断续续的。她记得自己常常跟随母亲去影棚录音,在那里见到了德德玛、朱明瑛、李谷一、指挥金正平做录音,那个录音棚似乎让儿时的张蔷充满了某种期待,期待自己某天可以录一张自己的专辑。
“我那会儿看演出的机会比同龄人多。”张蔷至今还能细数出一些演出,例如佐田雅志、杨百翰大学、跳健美操的关西艺术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小泽征尔,以及俞丽拿、盛中国的小提琴演出等。小时候的张蔷看演出很投入,这些演出冥冥中为她打开了一种音乐的界限和表演的思路,正是在这些演出中,她开始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声音,属于自己的演出方式。
小学毕业前,她想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于是带着小提琴去面试,一入考场,她给老师鞠了个躬,说了句“不想在前进小学念书了”,随即拉了一曲“火车向着韶山跑”,之后被拉帕格尼尼的同学们“淘汰出局”。不久,她又在唱歌中找到了一种快乐,她说:“我很早就有方向了,那时候就特清楚自己想唱什么。”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335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