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9·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7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孟苏)
如果不是郝亚泓自己说,没人会看出她已有5年的糖尿病史。很多时候,连她自己也会忘记糖尿病的存在,她要工作,没功夫想太多关于疾病的事。她创办了一家公司,得每月按时给员工发工资。她还有儿子,孩子的成长需要母爱。
1994年,郝亚泓被诊断出患了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郝亚泓上大学时是田径运动员,那一年她25岁,年轻、健康,刚成立自己的公司。“从没想过疾病跟自己会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任何糖尿病的知识。得病彻底改变了我。”改变是从住院治疗开始的。
“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掌握自己血糖变化的规律,学习正确的餐饮和打针。但住院治疗收效并不大,反而给我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医院里用大生化仪检测血糖,当天拿不到结果,第二天得到的结果于当天的治疗毫无用处。血糖值是即时的,随时在变化。如果采用尿检,尿样测出的只是一个个‘+’、‘-’符号——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血糖而非尿糖,是精确的数值而不是模糊的范围。尿糖是对血糖的一个间接反映,如果是健康的人,反应值还是一一对应的。而糖尿病对肾功能是有破坏的,患者的这个值已经不准确。糖尿病人每天需要的胰岛素量、饮食等必须靠血糖指数来确定。医生掌握不了血糖的精确变化,开药时只能大概地估计。一次我注射的胰岛素太多,导致低血糖昏迷过去,医生让我吃点糖,结果血糖又高了。这么反复高低折腾,很痛苦。”
发表文章609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3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