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1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沈宏非)
就像包括酒吧、夜总会以及私营企业和小商品市场等等在内的80年代参照物那样,今天,在一个城市里能否举办一个摄影展览,当地市民和政府对该影展的态度如何,似乎也可以成为考验这座城市开放程度的另一个“硬指针”。
我说的摄影展览显然就是“人体艺术”,但这也怨不得我,近一年来的社会潮流已使“人体艺术”几成“摄影展览”的代名词。尽管这些影展我看过一次,不过相关的新闻报道倒是每一次也没放过。我发现,这些报道虽然看起来眼花缭乱,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皆以观众的现场反应为关注重点,相比之下,对摄影作品本身的评论倒在其次,甚至被基本忽略。尽管如此,大多数“重在反应”的报道也都是雷同的,关键词不出“平静”和“坦然”。“人们在舒缓的音乐中有秩序地观看,一些艺术界人士凑在作品前,评点着作品。到处能感受到那种鉴赏的、品味的、平和的目光。”
发表文章608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2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