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熵增时代的自由分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6·阅读时长3分钟

74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2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以晚上7点为基准,前后振幅半个小时内,连岳只要在家里坐着,就能打个盹。他精准地形容:“打盹是困意的突然来袭,因此它有睡眠没有的快意,一秒、半秒,或者更短的时间单位之前,清醒还站在自己身上。忽然就有一把阴险准确的枪击中了它,人瞬间只能以全无防备的姿态放弃与意识的对抗。”

在工作了10年之后,连岳选择了彻底离开,他厌倦了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当一个人有太多的奢望,对权力有过分的执著之时,他就慢慢平庸了,失去所有的灵气和光芒。“你控制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与王小波辞职在家里写作的时候相比,现在的谋生方式容易得多。连岳继续写他的专栏,他对生活并没有更多的物质要求,他已经有了基本的东西,也不打算追求更大的房子和诸如此类。他喜欢和生活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东西,非常遥远的,比如听佛——每天连岳都会看一个小时的佛教电视台,系统地看自己计划的书,泡功夫茶,和朋友聊天喝咖啡。连岳用“清凉”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年轻时的连岳常常驾驶一辆挎斗摩托车狂奔在厦门街道,热爱喝酒、打架,情绪很容易被撩拨起来,“我甚至喜欢过《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1997年王小波的死对我是个非常大的打击,在两个月内,我读完了几乎所有他的作品。之后觉得旧有的世界多少被颠覆掉了。”连岳说,“我觉得,我们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智力方面非常有缺陷的一代人。实际上王小波说的不过是一些常识,这些常识本应早已普及了——比如说判断一个东西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经验。那一年,我已经27岁了。”

看王小波的时候,连岳觉得自己笨,“还不如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和其他聪明人一样,连岳靠的是虚荣心生活,一觉得自己笨,就像被点了死穴,“我只好把王小波推崇的人一一找出,先是杜拉斯,再是奥威尔,最后到了罗素。”罗素15岁开始思考哲学,在日记里理性地否认了宗教教条,连岳30岁的时候还没思考过哲学,而立之年的罗素已经在写《数学原理》了,罗素活到了96岁——按照这样的推算,连岳说自己得活196岁才能心理平衡。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8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2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