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怡
2017-08-30·阅读时长2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716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40年6月4日,星期二。强风和大浪拍打着敦刻尔克港东防波堤(East Mole)上用木板搭起的栈桥,这座原本不适合停泊舰船的临时码头,在过去9天里曾经成为33.8万名英法联军士兵逃脱死亡陷阱的跳板,如今将迎来它的最后时刻。凌晨3点20分,“猎人号”驱逐舰和“鸽子号”运输船在两艘摩托鱼雷艇陪伴下,从东堤缓缓驶出,成为“敦刻尔克奇迹”最后的幸运儿。数千名依然站在栈桥旁的海水中、等待从海峡对岸驶来的撤离船的法军士兵,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命运,便默默立正目送船队离开;“鸽子号”船上的法军师长吕卡少将同样以肃立和军礼作为回应。20分钟后,随着堵塞船上炸药引爆的巨响,敦刻尔克港被彻底封住了。
太阳升起之后,散布在从圣波勒到新港漫长弗兰德海岸线上的4万名法军残兵,终于三五成群地竖起了白旗。上午10点整,德军第18师师长克兰茨中将抵达敦刻尔克市政厅,接受法军第68师师长博弗雷少将的投降。德国人询问对手:“英国人去哪儿了?”得到的回答是:“不在这儿,他们已在英国。”10点20分,东堤上空飘起了纳粹万字旗。下午14点43分,伦敦的英国海军部对外公布:敦刻尔克撤退行动正式结束。
直到4个月前为止,这还是一场德国全无获胜希望的会战:希特勒的国防军在总兵力、火炮和飞机数量、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乃至高级将领的经验方面都不及英法联军,并且刚刚经历过波兰战役的损耗。就连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也不相信自己能打赢。为了避免玉石俱焚,他们制订了一项极其审慎的计划:德国陆军主力将以最快速度穿过比利时北部,抢占海峡地区的港口,随后与东进的3个英法集团军做正面对决。一旦攻势受挫,德军仍可迅速退回本土。对法国北部和马斯河以西的攻略则留待一年后再完成。
然而,一架意外坠毁于比利时境内的教练机,却使这份“黄色计划”在付诸实施之前就胎死腹中。对陆军高层的保守倾向大感不满的希特勒干脆抛开他的参谋团,采纳了由一位被边缘化的中将起草的“曼施坦因计划”。这项计划把德军最精锐的装甲集群部署在向来被视为配角的中路,穿过防御松懈的阿登高原,如镰刀一般切进3个英法集团军后方。被北路德军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的盟军精锐,在这记猝不及防的重拳的痛殴之下,将被迅速压缩到以敦刻尔克港为中心的濒海口袋形阵地之内,要么放下武器,要么被赶进北海。
唯结果论者会赞赏德国元首的灵光突现:在某些时刻,他的确比心事重重的将军们具备更强的战略嗅觉和进取心。但允许一位不够专业的统帅肆无忌惮地插手具体筹划,恰恰是战略崩坏之始:在对弗兰德海岸的合围完成之前,摇摆于狂喜和焦虑两种极端情绪之间的希特勒,出人意料地下令装甲集群停止前进48小时,给了兵败如山倒的对手以喘息之机。恰恰是在这48个小时里,一位即将退休的英国海军中将临危受命,要指挥一支由驱逐舰、渔船、游艇和民用渡轮组成的乌合之众,去拯救被困在敦刻尔克包围圈之内的40万残军。
相较德国人对新武器、新战术和个人天才的偏爱,英国人的反应明显要慢半拍。但他们掌握着过去3个半世纪里赖以赢得每一场欧洲大战的秘诀——科学的决策和动员体制,高效的执行力,以及身为航海民族的自信心。历时10天的“发电机行动”虽然不足以逆转西欧沦陷的大势,却足够证明:仅凭具备有限战术进攻能力的德国空军,远不足以动摇英国依托制海权和地理空间形成的持久抗战力。不列颠空战的结果,在敦刻尔克上空即已埋下伏笔。更重要的是,通过紧急海运从敦刻尔克以及其他海峡港口撤出的36.8万名英军,足够编成18个师,且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精兵强将。他们的存在,构成了继续抵抗轴心国扩张的基石。
1944年6月6日,正是4年前从敦刻尔克幸运逃出的英国第3师率先登上诺曼底海滩,开始了对欧洲大陆的大反攻。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2498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