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7-2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7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7月23日到9月中旬,成品油价格没有调整。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内也屡次盛传成品油将调价,政策面却出乎意料地平静。连续的提价之后,发改委却在成本上涨最剧烈的时候保持了克制,一个充满猜测,令人忐忑不安的一个半月就这样过去了,这个谜底会不会很快揭开?
一个半月中,石油市场最大的动作是8月30日,发改委暂停汽油的出口退税和成品油的加工贸易合同。此举被看作是管理当局对两大石油巨头提价要求的回应。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头7个月,出口成品油882万吨,同比增长45.5%。利益驱动使本来供应紧张的成品油雪上加霜。以目前成品油的价格,国内炼油企业的保本价是50美元/桶,汽油卖到国内就亏损,而卖到国外,每吨能赚上7〜8美元。正是这7〜8美元的利润,使南方的加油站处于紧张状态。成品油出口剧增乃价格倒挂所致,现在用行政手段堵,是否说明现有的石油供应体系还有潜力可挖,有足够的弹性应对国内的需求。
很多人对此提出怀疑,因为明摆着,不能出口,炼油厂可能先囤积,待涨价后再出售,即使不敢囤积,也会消极生产以减少亏损。即使以上假设都不成立,我国石油消费还有40%需要进口,这部分价格倒挂的损失,石油巨头恐怕不愿意承担。中石化下属石炼化上半年年报显示毛利下降了889%,据公司解释,上半年每炼100吨原油,平均可加工出约77吨成品油,如算上加工成本、装置维检、折旧等支出,成品油的平均销售毛利理应在每吨800元〜1000元左右。但实际上公司成品油售价平均为每吨3271元,原油采购价每吨平均为2917元,差价仅为354元,每多炼一吨原油,就要赔800多元。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