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病得有文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27·阅读时长3分钟

4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6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沈宏非)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指出,肺结核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疾病,“从隐喻的角度,肺病是一种灵魂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因“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在结核病获得被赋予这个部位的那些品质时,癌症却在攻击身体的一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位(结肠、膀胱、直肠、乳房、子宫颈、前列腺、睾丸) ”。

肺病的这种浪漫主义影响力在中国一直要持续到20世纪中叶,桑塔格的生父在中国死于肺结核的10年之前,《小说月报》刊登了博客风格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女主角就是一位患肺病的文学小资女青年。在这位猛女的病中独白里,肺病与爱情、革命、浪漫主义、失眠以及“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以妖精打架的姿态狂热地纠集在一张病榻之上:“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偏偏我的父亲,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如此盲目地爱惜我,我真不知他们爱惜我的什么;爱我的骄纵,爱我的脾气,爱我的肺病吗?”

在这种语境里,针对肺结核的“医嘱”就不得不变成了一种反灵魂、反浪漫主义并且极其没气质的隐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我不能,我偏不能─—对“医嘱”的反抗同时又隐喻着对高级精神境界的追求。一旦抵达修辞的彼岸,无非就都是观点角度问题了,比如在同期的政治隐喻里,莎菲女士所患的其实就属于典型的“左派幼稚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一个超级偶像的诞生

为什么喜欢李宇春

3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