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轶
2018-07-25·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52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文轶)
( 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巴金又一次走上了街头散发传单 )
《灭亡》,20世纪20年代
1927年1月15日至2月17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巴金都在一艘由德国兵船改装的法国邮船昂热(Angers)号上,这艘船从上海出发向南行驶,经香港去东南亚。从湄公河畔的西贡到新加坡,进到印度洋。又从锡兰岛上的科伦坡到非洲索马里的吉布提,经过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最后到达法国的马赛港。这是当年众多抱着不同目的去法国的中国学生们所能选择的惟一一条道路。
二十出头的巴金没有机会结识一名叫邓希贤(邓小平当时的名字)的留法学生,这个只比他大四个月的年轻人当时刚刚结束他在法国六年的生活,在一年前乘火车离开巴黎,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虽然这一年,巴金在成都的那个旧式官僚家庭正面临一次严重的破产危机,他的两个哥哥还是给他凑足了一张三等舱船票。而邓小平在六年前去巴黎时候,同样三十多天的旅程,则挤在四等舱里,与放饲料、杂物的货舱相邻,“餐食则为一块面包、一勺汤和些许剩菜”。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